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国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正加速推进,形成了一轮新的合作热潮。2023年10月,英伟达与富士通宣布达成协议,双方将共同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合作,专注于智能机器人和创新技术的开发。这一合作标志着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福士通,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公司,成立于1935年,总部在日本,拥有超过11万名员工。这次合作的核心目标是创建一个全面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撑未来AI应用在医疗、制造、环境和客户服务等多个领域的落地。双方预计到2030年,能够为日本建成这一基础设施的雏形。
英伟达的CEO黄仁勋表示,人工智能产业革命已经开始,而构建支撑这场革命的基础设施至关重要。此次合作,将充分利用富士通在日本市场的深厚根基和经验,最初的基础设施将在日本市场定制,未来则会逐步向全球拓展,同时将采用英伟达的GPU芯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
全球范围内,陈述除了英伟达和富士通外的更多合作案例。2023年9月22日,英伟达宣布计划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下一代AI基础架构。OpenAI计划部署至少10GW的NVIDIA系统,用于训练和运行更高级的AI模型,以支持超级智能的落地。这一合作计划不仅仅是资本层面的结合,更是技术、资源和市场的深度整合。
紧9月23日,OpenAI和甲骨文、软银三方宣布将在美国新建五座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涉及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和俄亥俄等州。这些新建数据中心将成为“星际之门”项目的一部分,预计未来三年推进接近7吉瓦的功率容量,总投资额将超过4000亿美元。OpenAI的创始人萨姆·奥尔特曼表示,通过这样的项目建设,他们希望能够在全球AI基础设施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不仅欧美国家在加速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其他地区也在不断加入这一行列。2023年10月1日,韩国的三星和SK集团与OpenAI建立了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参与“星际之门”计划,旨在扩展AI基础设施在全球及韩国的建设。该计划的重点是增加先进存储芯片的供应与提升韩国数据中心的容量。为了响应市场需求,三星电子计划将DRAM晶圆的月产能提升至90万片,以支撑OpenAI庞大的模型求解。
中国在AI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样未曾落后,阿里巴巴的CEO吴泳铭宣布,为了实现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目标,阿里巴巴正在推进价值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表示未来会持续加大投入。而从整体的趋势来看,中美AI竞争已转向系统级效率的竞争,中国企业通过集群建设、开源生态和好工程化交付的手段,在AI基础建设领域不断追赶并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华龙证券的研报指出,目前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正以空前规模的速度加速推进,以OpenAI与甲骨文和软银的“星际之门”项目为例,这种由国家战略与资本共同驱动的大规模基建竞赛,突显了计算能力已成为全球AI竞争的核心战略资源。同时,中国的AI竞争模式正在迅速演变,从单卡性能到更系统性效率的竞争,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更加聚焦于建立坚实的基础设施。
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资热情高涨,行业合作层出不穷。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各国AI技术的落地,也将极大地提升全球经济的智能化水平。各领域的领军企业通过战略合作,共同应对未来AI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可以预见,未来的AI基础设施将是多个国家、多方合作的成果,展现出技术全球化与互联互通的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