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科技发展聚焦于AI时代的算力提升时,A股市场的存储芯片行业正在悄然经历一场名为“存力”的革命。在这样一个时期,存储芯片的需求急剧攀升,而相关企业股票则表现出色,市场热情高涨。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后,10月9日的开盘首日,A股的存储芯片板块迎来了开门红,相关概念股纷纷大幅上涨。灿芯股份(688691.SH)、华虹公司(688347.SH)在当天交易中均涨幅达到20%,而北京君正(300223.SZ)、香农芯创(300475.SZ)、江波龙(301308.SZ)等数百个股票也呈现出大幅上扬的趋势,行业信心显著增强。
这一波涨势显然得益于假期期间存储芯片市场的一系列利好消息的推动。韩国存储芯片巨头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最近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OpenAI达成重要合作,共同致力于“星际之门”(Stargate)项目,为其提供先进的芯片及相关解决方案。OpenAI在声明中指出,这项合作将注重提升下一代AI所需存储芯片的供应能力,例如,随着星际之门项目的全球扩张,OpenAI所需的矿泉数量预计将达到每月90万片晶圆。此消息为市场注入了强心剂,使得存储芯片的前景愈加明朗。
随着AI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AI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也随之激增。市场对于存储芯片的渴望进一步增强。传统的内存技术逐渐显露出瓶颈,HPD(高带宽内存)由于其超高的带宽、低功耗及小体积特性,已迅速成为AI芯片的首选。同时,传统的DRAM和NAND芯片也在火速涨价中,AI驱动的海量数据对旧有存储架构发起挑战,SSD(固态硬盘)和HDD(机械硬盘)等传统产品迎来了需求热潮。
存储芯片主要分为DRAM和NAND两大类。DRAM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当电源被关闭后,数据会在一瞬间消失,HBM就是这一类中的佼佼者;而NAND则为非易失性存储,能够在断电的情况下保留数据,通常用于存储大量数据和模型参数,SSD和HDD均属于此类。广发证券分析指出,AI在推理应用中迅猛发展,对高性能内存以及分层存储的需求日益明显,HBM、DRAM、SSD和HDD在应对复杂的推理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火如荼的市场环境与多重利好同样仰仗于供应端的变化。例如,今年以来,多家存储产品制造商纷纷出台减产计划,整体市场的库存去化明显,这导致了存储产品供应的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价格上涨,数据表明,过去半年中存储芯片价格逐步上扬,三星、美光、闪迪等大厂对旗下DRAM和NAND产品进行了显著提价,有些产品的调价幅度甚至达到了30%。
展望未来,很多机构对存储芯片市场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信达证券预期,由于AI产品的普及将进一步刺激存储的供需关系,四季度DRAM和NAND价格可能继续上涨。中信证券观察到,大容量的eSSD产品在数据中心中的需求也将超出市场预期,预计到2026年,QLC SSD甚至会迎来爆发式增长。摩根士丹利近期指出,随着需求的持续高涨,存储芯片行业也将出现涨价、供求失衡的连锁反应。
在AI时代的背景下,存储芯片从过去的辅助角色迅速升级为关注的焦点。“存力”革命与过去的“算力”革命有所不同,前者引发的产业变革同样值得期待。资本市场对存储芯片的强烈反应,正是这场变革的初步展现,而后续局面的进一步发展,将有待未来数据需求的演化和市场反应的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