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记者 徐林)
在中国浙江的一次特殊行程中,来自东盟国家的媒体记者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参与名为“人权行动看中国·2025”的考察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他们深入探讨了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AI),如何为人权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在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一台正在流畅打太极拳的人形机器人引起了全场的瞩目。来访团的成员们纷纷赞叹,表示这人形机器人的灵动表现令他们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次考察活动以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为重点,展示了如何通过数智科技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发展。
申昊科技致力于“服务工业大健康”,在设备检测与故障诊断领域深耕细作。公司利用传感器、机器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提供工业设备的安全运行与智能化运维全链条解决方案。在展厅中,众多智能机器人轮番展现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从工程管控监理机器人进行精准巡检,到智能运维机器人高效监控设备运行,再到海洋机器人在水下环境中执行任务,它们的表现都让参观者目不暇接。
例如,“玄武号”水下机器人在一个巨型水箱中灵活地展示其功能,它可以进行水库坝体及桥墩的裂纹检测,也能在海洋运维中发挥重要作用。申昊科技的软件总监孙长浩介绍,该机器人依赖自主开发的声呐成像技术,能够在浑浊的水中快速定位目标,为消防救援提供支持。这些科技成果不只是展现了先进技术,更体现了科技在提升社会安全与救援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观团来到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这里,各种数智产品层出不穷,展示出前沿的科技魅力。无人机精准作业、机器人乐队的默契配合、跳舞机器人的灵动舞姿,皆令来访者惊叹不已。数字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AI眼镜、智能自行车、VR眼镜等互动设备,让参观者亲身体验到科技为生活注入的便利与乐趣。
来自缅甸的亚洲名誉传媒首席运营官德瓦桑(Thet Wai San)感慨地说:“这次数字贸易博览会的经历让我大开眼界,我看到数字服务如何成为贸易的核心,这里的技术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在切实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我期待未来缅甸能同样享用这些技术,让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AI助手。”
越南国家电视台总编辑武氏青水(Vu Thanh Thuy)则从“和谐共生”的视角分享了她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观察,强调科技应以民生为核心:“这次考察使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如何推动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科技不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工具,更是提升生活品质的手段。数字化公共服务提升了治理效率,让市民能够更便捷地获取服务。”这种以人为本的角度,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来自马来西亚的朱笙鑫(Too Seng Shin)也表达了对浙江人工智能产业的赞赏。他指出,浙江完善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以及系统化的长远规划,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使得浙江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领先地位。“我在这里看到的每一项科技进步,都在为未来的元宇宙建设奠定基础。”他说。
马来亚大学的战略与国际研究系主任罗伊·安东尼·罗杰斯(Roy Anthony Rogers)则提出了更好的合作前景。他认为,中国应当分享其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成就,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推动数字化的互联互通,让东盟各国更好地受益。
这一趟考察活动,正如来访团成员所言,让他们对中国利用数智科技促进人权发展的实践有了清晰而生动的认知。浙江在推动工业与科技融合、社会服务数字化等领域的探索,不仅展示了地方在促进人权方面的努力,也让东盟国家了解到,科技能够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新动力。
通过这次考察,东盟和中国之间的媒体与学术交流不仅有助于深化彼此的理解与合作,更为未来的共同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数字技术造福更多人,成为各国努力追求的目标,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