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链长办公室与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工作方案》,旨在全面推动成都高新区“诸葛空间”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该方案详细阐述了建设思路、目标、规划布局、重点任务和工作机制,为高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诸葛空间”的建设愿景
“诸葛空间”位于成都高新区,旨在通过空间聚合推动产业链要素的高效联动,探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可复制和可推广模式。根据《工作方案》,未来五年内,“诸葛空间”将坚持“科技兴产、算力引产、场景育产、生态强产”的发展路径,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发展。在建设目标上,预计到2027年,“诸葛空间”能够培育出链主企业,引进多个高能级项目,并发布一批行业垂类大模型,更进一步,打造“AI+制造”、“AI+交通”、“AI+文创”、“AI+医疗”等领域的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该基地将在具身智能、空间智能、世界模型等前沿领域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规划布局的合理性
在规划布局方面,四川省将“诸葛空间”分为“首开区”、“管理区”和“拓展区”。其“首开区”位于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涵盖9万平方米的建设面积。该区域将建设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大模型专业科技园、智能机器人专业科技园及智能无人机等科技园,形成集中高效的创新环境。同时,拓展区将包括多个专业化科技园,如5G互联科创园、天府软件园二期和新川数字经济基地,这为“诸葛空间”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和产业支持。
重点任务的实施
《工作方案》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的实施,其中包括龙头企业的引育、关键产品的研制、领军人才的聚集、应用场景的示范、关键要素的赋能以及加强治理合规等。每一项任务都蕴含着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例如,在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方面,省内的企业将通过联合提升机器人整机及关键部件的制造能力,专注于研发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运动控制、任务规划和人机交互等技术,力争推出“爆款产品”。
关于大模型产业,《工作方案》明确加快推动智谱诸葛等大模型的落地,为此采取“国产化普惠算力、通用大模型企业、本地行业龙头和支持”四位一体的模式,引导入驻企业优先使用本地通用大模型构建行业垂类大模型,构建“通用+行业”的产品矩阵。这种策略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研发门槛,进一步促进了本地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
应用场景的创新
为了加速人工智能应用的推广,《工作方案》鼓励省直部门和国有企业向“诸葛空间”企业开放应用场景,这将有助于产品的快速验证与迭代,同时促进技术的灵活应用。所有软硬件产品都将在“诸葛空间”首发、首展和首用,通过这些措施,加快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速度,提升区域竞争力。
市场化运营与资源集成
《工作方案》特别强调了成都高新区国有公司在园区建设和运营方面的作用。该公司将通过市场化方式协调全省内涉及电力、算力和数据等发展关键要素,努力打造连接“政、产、企、校、金”的综合枢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规模化采购及场景供给的建设。这将有助于降低人工智能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
四川省对“诸葛空间”的全力推动,展现了其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的决心与信心。随着《工作方案》的落地实施,成都高新区有望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标杆,不仅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动力,还将为未来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开辟出广阔的前景。“诸葛空间”的建设将为推动四川省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树立典范,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