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政协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 小世评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已经深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亦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工智能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动力,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各国陆续加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战略部署,我国教育部门也积极响应,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目标。

在这一背景下,江门市政协于8月22日召开了市政协“委员议事厅”,重点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会议吸引了市政协委员、智库专家、学校和家长代表等众多与会人员,大家共同商讨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育水平,推动江门市教育的全面发展。

议事会议上,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教育及我市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探索成效,成为大家关注的主要话题。江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人工智能教育已经成为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近年来,我市通过强化资源建设、开展普及活动,以及实施“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工程”,初步取得显著成效。例如,特设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的教师课程已成功开展近35场,覆盖约4.6万名教师。

市政协智库专家郝锐表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最大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实现个性化学习,为每位学生制定独特的教学方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式。他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而人工智能的使用恰恰符合这一需求,通过突破传统学科界限,提供了契机。

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江门市各地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例如,蓬江区启动了“AI+大数据”重构高效课堂的项目,致力于构建课堂变革、课程创新和教育生态重塑的三位一体教育数字化发展体系。2024年,蓬江区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校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实验区”,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鹤山市则实施贯穿小学至高中全学段的“AI+三级”艺术素养评价机制,形成了一个智能闭环的测评系统,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提升了教学质量。江海区的景贤小学也积极探索“MLW”数智模式,通过数据驱动和AI技术的结合,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显著提升了学校管理效率。

尽管人工智能为教育改革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但来自教师和家长的担忧也不容忽视。市政协委员及教研员刘民毅提出,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避免其潜在的学习依赖。唐玉艳老师则强调,在课堂中应不断提醒学生将人工智能视为工具,而不是简单的答案,以防止他们削弱自身的思考能力。

对此,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蔡勇呼吁,在进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找到平衡点,防止学生过度依赖技术,同时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市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协会会长王建生则建议,市级层面应该建立各学科资源共享的专业群体,设计优质的精品专业课程,以此减少因教师水平不同而导致的教学效果差异。

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江门市第一中学景贤学校校长麦剑平表示,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将为教师提供更多实操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AI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助力学生成长。

在会议的,与会的市人才工作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回应。他们表示,未来将联合多部门积极推进校企共建人工智能实践基地,促进教育资源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以更好地服务教育改革与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其应用和发展正如火如荼。江门市政协的这一讨论,既汇聚了各方智慧,也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预示着智能教育的新篇章将会在这座城市书写。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