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纯:挑战大模型,开创中国AGI新路径

来源: 小世评选

在人工智能领域,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以其深刻的见解和坚定的信念,成为推动中国通用人工智能(AGI)发展的先行者。在最近一期的《君品谈》节目中,他发表了有关AGI的独到看法,并清晰地指出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方向,尤其是在面对全球AI热潮时,他对大模型的质疑引起了广泛关注。

朱松纯直言,大模型并不是实现AGI的唯一途径。他认为,当前中国AI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认知偏差,实际上源于对智能本质的误解。他强调:“真正阻碍我们的,不是技术的限制,而是我们思维的局限。”对于依赖海量数据和计算能力的现有主流AI模型,朱松纯形象地比喻其行为如同“鹦鹉学舌”,缺乏真正的智能灵活性。他认为,智能的核心在于其对未知场景的处理能力,提出“小数据大任务”的创新理念,以期以更少的数据支持更复杂的任务,这一理论反映了他对智能本质的深刻理解。

在朱松纯的领导下,研究团队开发出了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前沿技术创新,更代表了中国在AGI领域的突破。通通基于独创的CUV(认知、能力、价值)架构,实现了多任务处理、自动学习和自主进化。在2024年首次亮相的版本中,通通能够完成与环境互动的多项任务,如整理房间和倒水,其“心理认知年龄”不断增长,表明了其在智能表现上的逐步成熟。

“通通”的设计理念强调其动态平衡的能力,正如朱松纯所提到的:“它必须具备应对复杂环境的灵活性。”在他看来,AGI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哲学与实践结合的产物,例如他用乌鸦利用汽车碾碎坚果的例子,准确描述了智慧在意外情境中的适应能力。这样的智能不再是简单的回应,而是具备了一定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表达,例如通通在工作完成后表现出“打扫也很有趣”的思考,意味着它的发展不仅在“逻辑”层面,更在“情感”层面。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朱松纯将中国的AGI研究与国际前沿相对比,他认为中国必须建立起独特的AI叙事,注重科研的原创性和全链条创新。他坚信,唯有从根基做起,方能在全球AI竞赛中占据有利位置。因此,他高度重视团队的建设,坚信“训练人比训练模型更难”。在创建中国首个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的过程中,朱松纯以身作则,强调使用鼓励代替否定的合作式管理,以激发年轻学子的潜力。

正如他所言:“未来的竞争是认知的竞争。”在当今快速发展的AI时代,朱松纯将AGI视为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他的研究院所在的禄岛,象征着哲学、工程与社会的多维连接。对于年轻学子,朱松纯总是强调选择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努力之外,要发掘自身真正的价值和使命感。

朱松纯在推动AGI发展的同时,也未曾忽视科学普及的重要性。他明白,科学进步离不开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因常进行科学宣传,解读先进技术的意义与影响。他认为,科学家不仅要接受外界的质疑,更需要坚定内心的信念,保持笔直的探索方向。

在即将到来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组建的BIGAI-Unitree战队将再次展示其在AGI领域的成就。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与成果转化,朱松纯及其团队正为实现更高层次的人工智能而努力,也在为全人类的智能未来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在与贵州习酒等合作伙伴的对话中,朱松纯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印证:将“以酒崇道,务本为人”作为工作与科研的本质追求,他希望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实践,为中国在AGI领域的崛起注入更强大的动力。朱松纯的奋斗历程展现出一位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他所追求的“君子之风”将激励更多后辈探索广阔的科学浩瀚。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