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科技推出人工智能超级储充网络,重塑电力行业运行逻辑

来源: 小世评选

在当前能源与人工智能(AI)快速融合的新局面下,远景科技集团近日推出的“人工智能超级储充网络”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网络创新地将储能、充电、AI调度及电力交易整合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涵盖充电网络、储能网络、智能微网及虚拟电厂的智慧能源生态系统。远景科技集团零碳综合能源产品线总裁孙捷指出,这一网络将成为城市新型能源系统构建的基础。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AI与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电力行业的运作逻辑。过去,“一度电”的价值主要在于其能量价格,而随着新型服务的加入,包括功率响应和调频调峰等,AI技术将使得每一度电的潜在价值被进一步挖掘与重新定义。行业专家认为,AI技术通过算法对多元数据的实时处理,能够寻找出最优解,使得电力资源的配置更加高效。

近年来,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不断扩大,电网的稳定运行面临新的挑战。而能源行业要求高可靠性和稳定性,AI技术恰好能够在此方面发挥其独特优势。例如,AI可以利用历史气象数据及地理信息,精准预测光照强度、云层变化及温度等气象因素,从而优化风电场和光伏场的选址,最大化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在运维层面,AI的潜力愈发明显。金风科技的一位相关人士提到,该公司正在运用AI大模型技术对负荷预测系统进行升级,以多源异构数据的深度分析来优化电网调度,减少能源浪费。在应对极端天气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同样不可或缺。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为例,其启动的人工智能预报系统(AIFS)结合了传统的物理模型,可以在准确性和速度上显著提升气象预测的效率。

尽管人工智能为电力系统提供了机遇,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是海量异构数据的实效整合,特别是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诸如雷暴和局部强对流等微观气象事件对电力负荷造成的剧烈波动,均需要更加细致的数据分析与解读。远景科技的专家指出,只有依托AI来处理多源的实时数据,才能为后续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能源企业纷纷投资开发场景特定的大模型。在这一框架下,有如国家电网的“光明大模型”等深层次应用,接入了AI后为公司内部员工提供智能写作、会议纪要、精准检索等多元智慧办公能力。这些企业逐渐悟到了专注于电力调度和新能源融合预测等场景的重要性。

在电网运营期间,AI不仅可以分析大量电网数据,优化电网的运行方式,还能提升电网应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能力。AI的精准电力负荷预测,有助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南方电网的AI负荷预测生态系统的建设,便是此领域的一个成功案例。该系统实现了从传统人工预测到基于大数据的AI预测的转变,极大提高了风电与光伏的短期预测准确率,为实现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50%奠定了基础。

在精准预测的基础上,AI进一步推动了电网的智能调度。例如,在零碳园区内,AI系统能够根据电价变化、天气预报及用能预测,动态调整自发电和市电的使用策略,实现能源的最大化收益。

人工智能技术将根本性地改变电力行业的运作方式。一方面,它将使电力的价值实现多元化,反映为能量价格、功率响应及频率调节等多种服务形式。另一方面,AI的应用也将在电力负载预测、故障诊断及市场交易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如何最大化一度电的价值将不再仅靠传统的峰谷套利,而是依赖算法和实时优化的智能调度。随着远景科技等企业的不断探索,电力行业的未来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也必将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