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深入探讨《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版)》。这一政策不仅在早期实施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而且还结合了当今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发展趋势,以助力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新政策从强化场景供给、降低算力成本、引育高端人才等多个维度推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意在推动大型人工智能模型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助力安徽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新高地。
根据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近期的发展数据,自2023年起,该省在全国较早推出了通用人工智能专项政策,短短一年时间内便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人工智能规模以上企业的年营收从1327.7亿元提升至1704.9亿元,新增的投资项目数量及投资金额分别增长了46.8%和34.6%,展示了强大的产业吸引力和集聚效应。安徽吸引了一批国家级战略落户,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区域、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等,使得安徽的人工智能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跃升至全国第5位。
政策的亮点在于“三个突出”的发力策略,旨在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该政策强调企业主体作用,推动资源的精准对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支撑体系,将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共同投入,计划设立不低于200亿元的人工智能主题基金,以支持项目融资需求。同时,政策还承诺完善基金管理制度,鼓励创新并宽容失败,保障市场化的运作。
政策推动创新与应用双向赋能,强化关键领域的场景供给,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及公共服务等。通过每年发布重点任务,设定“揭榜挂帅”机制,成功项目将获得最高1000万元的支持。同时,还将支持科研人工智能应用基地建设,按研发投入30%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补助,形成“创新带动应用、应用反哺创新”的生态循环。
,政策着力优化“双招双引”机制,增强人才与项目的集聚效应。通过举办全国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安徽期望吸引高水平团队与项目落地,优秀获奖项目将在资金与人才上获得综合支持,最高可达3000万元。该政策还鼓励国家级学会等在安徽举办高水平学术活动,以扩大产业吸引力和人才凝聚力。
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同时,安徽围绕“数据、算力、算法”三大核心要素,实施多项政策以促进协调发展。截至2023年8月,安徽省已建成了总计超过37000P的智能算力,增长率达到236%。其中,芜湖以26000P领先全省,合肥、宿州也分别以7300P和1600P占据重要位置。这一强大的算力为智能驾驶、大规模模型训练等技术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像科大讯飞、蔚来汽车等企业已成为区域算力的主要使用者。
为了降低企业的算力成本,安徽还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的补贴体系。国家通过发放“算力券”提供10%至30%的补贴,省级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算力使用方额外提供20%的支出补贴,部分地市则还提供额外的“算力券”支持。叠加这些补贴,企业最高可以获得75%的算力成本减免。
在数据供给方面,安徽整合并提供多达6.3TB的各类数据,同时完成了1750TB的数据标注工作,支持了包括19个大模型在内的多项研发任务。为了促进数据交易,该省建立了一个数据流通,现已上架1127款数据产品,累计交易金额接近2亿元,为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商业化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支持。
安徽省的这些政策和措施均旨在推动通用人工智能产品的商业化,特别是在品牌培育方面,重点支持那些开发“三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及“安徽工业精品”的单位。政策还鼓励建立供需清单制度,定期举行产品展示和发布活动,以拓展场景赋能。
《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版)》已正式启动政策兑现流程,相关措施的执行期限截至2027年12月31日。为推动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协调发展,符合政策条件的皖北地区项目还可享受20%的资金上浮优惠。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安徽省希望能够在未来的人工智能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