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启动AI双引擎战略 助力科技创新与应用落地

来源: 小世评选

在2025年10月8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了一项具有开创性的战略,即“应用人工智能”和“科学中的人工智能”,标志着欧盟在推动AI技术规模化应用和科研创新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双引擎战略的推出,旨在打破当前欧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瓶颈,提升企业及科研机构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到2024年,欧盟十人及以上的企业中仅有13.5%采用了AI技术,这一比例显著低于美国和中国的水平。因此,欧盟的这一战略不仅是应对内外部挑战的重要举措,也是希望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的发展策略。

“应用人工智能”战略主要集中在医疗、能源、制造和国防等领域。在医疗方面,欧盟计划建立一个AI驱动的先进医疗筛查中心网络,旨在通过机器学习技术提升癌症的早期诊断效率。这一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减少医疗成本。在制造业方面,欧盟则重点开发一些与环境治理和制药相关的前沿模型与智能系统。比如,丹麦的马士基集团已开始试点AI驱动的港口物流优化系统,初步数据显示此系统使集装箱的周转效率提升了18%。

欧盟在“应用人工智能”战略中还设置了10亿欧元的专项资金。通过“数字欧洲”计划,这笔资金将吸引私营部门的投资,尤其是支持中小企业的AI转型。例如,意大利都灵正在创建一个自动驾驶汽车的试点区域,已有60个城市的市长签署了合作协议,显示出地方对这一新型技术的积极参与。

“科学中的人工智能”战略以“欧洲人工智能科学资源”虚拟研究院为核心,致力于整合整个欧盟的科研资源。该现已汇聚超过200个AI科研团队,在核聚变能源模拟、抗微生物耐药性预测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利用这一开发的AI模型,使新材料的研发周期由传统的5年减少至18个月,充分体现了AI在科研中的巨大潜力。

但尽管战略雄心勃勃,欧盟仍面临重重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指出,受到高监管门槛的影响,预计未来五年欧洲AI领域的生产力增幅仅为1%,而某些高收入国家如卢森堡和挪威的增幅可能达到2%。同时,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实施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法国和德国抵制对基础AI模型的过度监管,而欧洲议会则坚持需要一个严格的风险分级制度。这一分歧使得在监管方面的共识难以达成。

在数据隐私和伦理问题上,欧盟同样面临挑战。在医疗AI系统的开发中,如何通过“欧洲开放科学云”实现匿名数据共享,同时防范算法偏见,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公众对AI技术的信任,也将影响到整个战略的实施效果。

在美中AI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欧盟试图构建一个“第三极”生态。冯德莱恩主席在都灵Tech Week峰会上明确指出,欧洲必须发展“AI主权”,以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并推动国际标准的共同构建。在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的最新动向中,欧盟还宣布将投入2000亿欧元建设AI超级工厂,重点支持轻量化的开源,以降低中小企业的技术门槛。OpenAI与初创企业联盟联合发布的“Hacktivate AI”报告建议设立“AI个人学习账户”,已获得欧盟的采纳并计划试点。

从哥本哈根的智能电网到慕尼黑的工业AI质检系统,欧盟正在通过这两条战略重铸自己的AI竞争力。尽管地区发展不均衡、监管挑战严峻,欧盟仍在探索一条兼具技术领先性与价值观导向的AI发展之路。正如冯德莱恩所言,“我们不是在追赶,而是在创造未来的标准。”其成效将决定欧盟在全球AI革命中的最终地位与影响力。

在技术发达的时代,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新引擎。欧盟通过双引擎战略,致力于在全球AI领域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生态系统,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未来,我们期待看到这一战略在实践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其对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