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正式启动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

来源: 小世评选

2023年10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2025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开幕式上,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制造领域汽车方向)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加速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提供了新的动力。另一项来自东莞的消息显示,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消费领域移动终端方向)也已获批,标志着莞深两地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的落成,意味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经历重要的转折。从以往的技术研发,现在逐步实现向规模化产业应用的跨越,符合国家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加速布局目标。正如业内所说,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达尔文死海”现象,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是普遍存在的痛点,而中试环节则是打破这种壁垒的关键所在,它将“实验室”的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市场生产能力。

中试基地的建设,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重要举措。今年8月,相关政策的发布为中试基地的布局奠定了基础,明确指出了在多个重点领域建立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的必要性。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加快人工智能应用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更将为行业汇聚资源、孵化创意、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支持。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介绍,应用中试基地承担的主要任务包括:解决行业共性问题,从而提升整体效能;构建共创,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沉淀共性能力,降低应用创新的准入门槛;并且培育一个互利共赢的生态系统,以推动行业创新范式的转变。

不同领域的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相继入驻,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支撑。例如,今年7月,由南方电网主导的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能源领域电力方向)已正式启动;同日,中国银联联合多家单位启动了金融领域的相关项目。医疗、交通等多个领域也在积极开展中试基地的建设,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医疗领域的基地建设,以及青岛、绵阳、厦门三地的交通领域中试基地的全面启动。

在疫情后,智能网联汽车的热潮依然未减,国内相关领域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了机遇。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已经显现,尤其是在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服务需求上。复杂的交通状况为智能化产品提供了海量数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年轻消费者成为了汽车产品的主要购买群体。

国家在智能网联汽车的政策导向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多个部门,联合推出了支持智能汽车的政策,旨在推动技术的落地和应用。这种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不仅增强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活力,也促进了国家科技领域的整体创新氛围。

放眼未来,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的建设将成为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剂”。通过整合科研能力、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中试基地将有效帮助各类企业加速从技术创新迈向商业化应用。产业发展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将在这种新格局下迎来更广阔的前景。

而言,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的启动,是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坚定不移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在未来的产业生态中,科技成果不仅要停留在实验室中,更应该服务于实际的市场和社会,真正实现技术与经济、科技与社会的高度融合。这将是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的必然选择。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实际应用的联结,将以更加扎实的步伐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并为科技强国的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