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重返公众视野,聚焦AI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来源: 小世评选

久违的互联网领军人物张一鸣再次回归公众视野。10月9日,位于上海的徐汇知春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张一鸣作为创始人之一出席了启动仪式,并发表了主题演讲。此创新中心由他与上海交通大学ACM班的创始人俞勇教授联合创办,致力于前沿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研究、开源工具与算法开发,以及顶尖创新人才的和培养。

在2021年卸任字节跳动CEO后,张一鸣一度淡出公众视线。但此次重回舞台,不仅标志着他个人的复出,更是展示了他对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深刻思考。张一鸣在讲话中提到,他长期关注人才的招聘与培养,指出许多年轻人才的潜力并未得到充分挖掘。张一鸣用机器学习模型中的“过拟合”现象来类比,指出尽管某些人才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都表现出色,但在面对创新任务时可能缺乏足够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因此,徐汇知春创新中心希望培养出思维活跃、充满热情与韧性的青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重视实践,并以长期主义的视角看待问题。

张一鸣的这一动向引起了广泛关注,毕竟这位在2021年卸任后的互联网领军者,时隔四年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卸任后,他曾在内部信中表示自己不擅长社交,更倾向于研究组织与市场原理,利用这段时间学习新知识、思考新事物,并计划以十年为周期为公司创造更多可能性。显然,AI的崛起与发展为张一鸣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方向。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中,张一鸣的许多关注点已经聚焦在人工智能领域。根据行业消息,张一鸣近日已从新加坡迁回北京,并参与了字节跳动AI核心团队的复盘会议,直接指导大模型的研发。字节跳动在AI领域的布局一直较为活跃,其中豆包这一AI应用的表现尤为突出,已迅速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豆包的用户量持续攀升,已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AI应用之一。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豆包在2025年春季的用户数量已达到1.1亿,成为市场中的佼佼者。在此基础上,豆包大模型系列也不断升级,最新发布的1.6系列模型,支持256K长上下文的自适应思考,以及强大的深度推理功能。这些技术的不断迭代,使得字节跳动在AI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更值得关注的是,字节跳动在AI领域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今年,该公司已经开始启动代号为“Seed Edge”的基础研究项目,以期在AGI(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字节计划在2025年前投入超过12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和DPU芯片研发,目前已在自建算力中心方面取得初步进展。这些投入不仅体现了字节的雄心壮志,更显示了其在AI行业深耕的决心。

与张一鸣相似,其他几位互联网大佬近年来也纷纷重返公众视野,并将目光投向AI。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考察AI项目后,急速扩大外卖与酒旅业务布局,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则频繁参与与AI相关的活动。这一系列的现象,显示出中国互联网巨头们在AI浪潮中的共同追求,他们希望借助技术的力量,重塑行业版图。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的速度与商业化的效率同样关键。OpenAI前全球商业化负责人Zack Kass曾指出,成功的关键在于应用,而非单一的技术开发。因此,如何将AI技术转化为实际的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服务,成为了各大巨头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

未来,AI的舞台将愈加宽广,如何从技术本质上进行创新、寻找合适的应用场景,并实现商业化落地,将是真正的考验。张一鸣的回归为这一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行业的变革,中国互联网的竞争格局亦将发生深刻变化。而在这一场AI的整体变革中,能否脱颖而出,将取决于各家公司如何实时调整自身的战略,并有效地将创新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推动行业的长期发展。

张一鸣的回归不仅是个人的归来,更是科技与创新精神的重新唤醒。在他和其他企业领袖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AI时代有望迎来更加辉煌的篇章。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