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推出“人工智能+教育”行动计划,推动全学段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来源: 小世评选

近日,陕西省教育厅正式发布《陕西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旨在全方位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与应用,从而提升整个教育体系的质量和效能。该计划明确了未来三年内的目标和实施策略,将“人工智能+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融入陕西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目标设定与实施蓝图

《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人工智能教育的全学段覆盖。具体计划将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推动中小学、职业院校及高等院校的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使其能够有效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其中,关键绩效目标包括:

在全省中小学建立20个左右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在职业院校建设约10个优质特色“AI+专业群”及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在高等院校布局60个优质学科专业,并成立5个左右的人工智能学院;

启动约30个科研规划项目,建设“人工智能+教育”重点实验室;

培养50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重点任务与创新措施

《计划》围绕五个重点任务,明确了促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具体措施,分别是:完善基础环境、打造重点应用场景、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提升师生的人工智能素养、深化研究与国际交流。

1. 完善“人工智能+教育”基础环境:

陕省各级教育机构需逐步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教育基础设施,例如教学与数据,确保能够支持智能化的教育活动和大规模的数据处理需求。

2. 打造重点应用场景:

计划中指出,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包括创建“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这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智能备课、教研、答疑、测评等高效的应用服务,并促进教育评价改革。

3. 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课程:

对于中小学和职业院校,应当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校园的正式课程设置,包括课后服务和研学实践。陕西省鼓励职业院校开设有关人工智能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要。

4. 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

为了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计划将研究制定针对教师的AI应用能力评价标准,推进师范生的课程体系优化,使其在理论及实习中涵盖人工智能的相关内容,从而在学分管理中体现相关技能的掌握。

5. 深入研究引领与国际交流:

陕西省将加强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国际交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推动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陕西省推出的“人工智能+教育”行动计划不仅是对教育改革的有力推动,也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全面推行人工智能教育,陕西省致力于为未来的教育提供新的可能性,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学习体验,并为教育工作者打造更加高效的教学环境。这项计划的实施,将在未来几年内为陕西的教育事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助力其向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迈进。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