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智能低碳专项晋级赛在深圳圆满收官

来源: 小世评选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指引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实现能源低碳转型,已成为提升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2025年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CICAS)智能低碳专项晋级赛于10月18日在深圳圆满落幕。经过激烈的角逐,共有22支团队脱颖而出,其中7支队伍在特等奖和一等奖的评选中获胜,成功晋级即将举行的全国总决赛,继续为中国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创新、实用的AI解决方案。

本次赛事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CICAS组委会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同承办,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协办。比赛以“场景驱动·数智强国”为主题,采取“产业命题”和“开放场景”的双重竞赛模式。此次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及科技企业的62支队伍参赛,涉及317项技术专利、131项软件著作以及202项研究成果,涵盖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本届专项晋级赛的项目涉及多方面的智能低碳应用场景,包括“电力负荷动态预测与调度优化”、“极端天气下新能源发电能力评估”、“电-碳市场联动的虚拟电厂竞价策略”、以及“智能电网构建和储能系统优化”等。这些赛题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低碳安全转型中的广泛应用潜力,各参赛团队通过现场汇报和答辩形式,积极展示其独特的解决方案。评审团由18位来自重要高校的专业人士、企业管理者和投资机构代表组成,他们对各团队的表现进行了全面评估。

经过专家评审和路演答辩等多个环节,最终评选出3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和9个三等奖。山东大学的参赛项目“基于多源异构感知与边缘智能的电网灾害智能监测与预警”成功获得特等奖,突出了其在应对电网灾害的实用性,其独创的“多源异构感知”技术显著提高了灾害监测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能源行业‘eGRID知能’人工智能思维链”同样获得特等奖,该项目填补了电网运行分析领域的多项空白,有效实现了在恶劣天气情况下故障的快速感知与深入分析。南昌航空大学的“基于微纳光纤的智能水质重金属检测系统”则利用多种先进技术,实现了对重金属离子高效、准确的检测,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加速发展,尤其是在大规模模型研发及应用方面。 CICAS赛事不仅是一个展示技术创新的舞台,也是推动应用落地的重要。正如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余有成所言,CICAS旨在为我国场景创新应用及科技成果产业化打造标杆赛事,同时鼓励多方协作,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的有效转化。

深圳作为本次大赛的承办地,提供了丰富的场景支撑和落地支持。该市不仅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还率先提出构建人工智能全域应用先行示范城市的,试图在技术转化、资源对接上形成良性循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则志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积极参与到这一场景创新的探索中。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校方领导表示,赛事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学校在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落地”之间的有效衔接,希望以此为契机,吸引更多的顶尖人才参与,推动智能低碳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他们期望借助此次大赛的成效,创造出能够经受住实践考验的创新解决方案,真正实现技术到产业的闭环。

未来,CICAS组委会将继续搭建智能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并致力于挖掘和培养人才,推动低碳科技的实际应用落地。随着赛事的不断推进,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实用的智能低碳技术转化为助推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