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年前,中国首次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这一战略旨在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的战略“人工智能+”应运而生,标志着人工智能在经济与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这不仅仅是技术术语的更新,更是对数字化进程的深入推动,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范式。
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的领先城市,杭州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不断探索,寻找具有落地性的应用场景。其中,杭州的“城市大脑”项目已率先在全国范围内部署DeepSeek-R1这一前沿模型,通过垂域训练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成功确立了“杭州范式”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在最近举办的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每日互动董事长方毅在谈到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关系时指出,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共创”。他强调,产业发展需要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强调数据、知识、需求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乘数效应和加法效应。这一观点为杭州市在推进“人工智能+”战略中提供了重要启示。
随着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快速渗透,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浙江省于2024年推出了科技型企业家推荐计划,旨在培养具备科学知识、创新能力与国际视野的人才。这一计划将为杭州市在人工智能产业的深度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方毅还特别指出,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企业和行业如何借助新技术实现自我提升和转型,将是技术变革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杭州作为数字经济的先导城市,应当充分利用其在经济和数字创新方面的优势,创造更多的有效合作机会。
杭州的区位优势也是推动其人工智能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与周边城市如宁波、温州的协同发展,将有助于形成更为强大的产业集群。他认为,杭州的创新可以通过与周边城市的协作,形成一张覆盖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智能经济发展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场景在国际层面也不断拓展,这些都为杭州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就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培养科学家型的企业家,方毅表示,人类的好奇心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他解释说,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一种“人造智能”,人类不仅要借鉴其技术优势,同时也要反哺自身,不断与创新。这种互动将推动科技的更快发展。
在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共处关系时,方毅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议题,即如何为人工智能赋予类似生命体的生命周期限制。他借用生物细胞分裂的例子,指出应为每一个AI模型设定“端粒”,使其在处理一定量的信息后能够衰退,等待下一代技术的出现。这种设计能够有效避免人工智能的过度发展对人类可能构成的威胁。
杭州在“人工智能+”战略的实践中,不仅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更为智慧城市的新范式树立了标杆。通过加强跨界合作、提升人才培养和探索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杭州正在将人工智能转化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未来的十年里,这座城市将继续发挥先锋作用,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的智慧城市建设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