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重庆市将于2025年9月5日至8日举办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这一盛会由重庆市人民与天津市人民共同主办,旨在以人工智能为主线,探讨“人工智能+”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这一年度主题,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围绕智能产业核心议题,探寻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4月对重庆进行考察时强调,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指出要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这一重要指示为重庆的智能产业融合提供了战略指引。
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重庆市紧紧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依托“数字重庆”建设的基础设施,利用超大城市治理提供的丰富场景和扎实的制造业基础,重庆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创新的“四侧”协同与“四链”融合,重庆正在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以推动智能制造的高质量和集群化发展。
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群正在迅速壮大,长安汽车的天枢大模型实现了智能座舱功能的全面AI渗透,赛力斯则通过引入华为的智驾系统,推动其问界系列车型成为国产智能驾驶的典范。今年1至7月,重庆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达到58.6万辆,同比增长26.8%。未来工厂与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正在迅速扩展,智能制造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产业的运作模式。
重庆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探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开发的AI低空经济科研大模型,通过人工智能与无人机技术的深度融合,显著降低了无人机研发周期,并创新了氢动力无人机的续航能力,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制造业向数智化转型的加速
走进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现代厂区,可以看到传统化工企业在智能化转型中的生动实践。该公司依靠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能力,实现了从生产到管理的全链条升级。
在此基础上,重庆积极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赋能制造业的数智转型。大型企业的创新迭代、生产流程的优化、运营管理的智能化等环节都在加快推进中。例如,在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AI+智慧制药”工厂,生产线自动化的全面实现,使得传统制药的生产模式迎来了质的飞跃。
根据统计,重庆已建成10个市级未来工厂,总投资超过500亿元,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使得产品不良率、运营成本及单位生产耗能显著降低。这一系列措施使得重庆的制造业在智改数转方面加速推进,不仅为本地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服务,也推动了整体产业链的协同。
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支撑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支撑体系方面,重庆聚焦底层算力与顶层应用的构建,正在逐步完善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创新生态系统。从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到AI技术攻关与创新人才的汇聚,重庆正在迅速成长为人工智能科技的高地。
重庆市已建成19个大型数据中心,智算网络的规模突破4500P,确保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与强大的计算能力有力支撑着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发展。同时,市域一体化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为各类AI应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基础。在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重庆的产业也展现了强劲的增长,今年1至7月,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4%。
未来,重庆市将继续探索“市场+资源+应用场景”招商新模式,积极引进更多的AI龙头企业和数据服务商,同时推动高端人工智能研发机构和开源社区的建设,以助力AI与制造业的高质量融合,推进形成全国标杆应用案例。
整体来看,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的举办,不仅是一次国际性的盛会,也将为重庆的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通过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重庆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包容创新、充满活力的智造生态,预示着未来重庆在全球智能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