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行业的应用,助力行业的转型升级。这一政策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油气行业的智慧化进程正在加速向前推进。
据业内专家分析,中国的油气行业在技术基础、应用场景及市场需求等方面均具备良好的条件,能够支持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在此背景下,王增业,中油资本首席经济学家,对当前的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解读。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在油气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感知智能、预测智能及决策智能。
感知智能层面,利用图像识别与监控技术,可以实现油气生产环境的智能巡检与安全监控,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提升作业安全性。在这一领域,采用无人机和机器人进行现场巡检,能够实时对井场、管道等关键设施进行监控,大幅提升日常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预测智能层面,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进行预测性维护。这一技术的应用,将实现事前预警,帮助企业提前发现潜在问题,有效规避风险。例如,通过对泵机振动、温度及压力等参数的数据分析,可以准确预测设备故障,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降低维护成本。
决策智能是人工智能在油气行业应用的深度发展。利用AI技术加速新材料研发和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这一层次的智能化探索,显然是未来油气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王增业提到,AI在这一层次的应用,将有助于显著提高采收率,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革命。
具体到各个生产环节,王增业指出,人工智能在勘探、开采、运输及炼化环节均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勘探阶段,专业大模型可以实现对地下油气藏的精准识别和评估,显著提升资源发现的效率及成功率,降低勘探的风险。在开采环节,实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够最大化油气的采收效率。运输方面,应用智能调度和优化控制的技术,将进一步提升输送过程的安全和效率,使管网系统更加高效运作。在炼化环节,通过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将能有效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与精细化管理,从而优化企业的经济效益。
王增业同时也提出,油气生产的环境复杂且高危,这对人工智能模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高要求。因此,建立强有力的安全机制和共享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油气数据普遍存在多源、碎片化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商业秘密和国家安全的领域,这让数据的安全共享变得更加复杂。
在算法的使用方面,王增业强调了精度控制与可靠性保障的必要性。已有的AI算法需要在油气行业面临的复杂物理场景中进行改进,以确保其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技术的适应性与稳定性,才能真正发挥人工智能在油气行业中的潜力。
随着专业大模型与油气产业的深入融合,未来行业将持续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这不仅将有效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还将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持。行业的目标是实现勘探、开发、储运、炼化等全链条数据的打通,从而达到跨业务、跨领域的全局优化决策,推动油气行业由“分段自动化”向“一体化智能化”运营的跃升,彻底重塑油气产业的生态。
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此次政策发布,确立了人工智能在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未来,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人工智能将极大改变油气行业的生产模式,推动一个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的能源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