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意见,目标到2030年普及率超90%

来源: 小世评选

近日,中国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一个长期战略,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意见》明确了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旨在使人工智能的应用普及率超过90%,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根据《意见》,中国将分阶段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到2027年,计划在包括医疗、教育、交通、制造等在内的六大重点领域中率先实现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并力争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的应用普及率达到70%。而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全面赋能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确保相关应用普及率超过90%。至2035年,中国将进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新阶段,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在《意见》中,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行动被细分为六大重点领域,包括“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作。这些领域的具体实施将为各行业的优化升级提供重要工具和方法。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消费”方面,数据表明这一领域正成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抓手。商务大数据的监测表示,2023年初至4月,我国数字产品线上销售额增长了8.4%,其中智能机器人销售增长达87.6%,智能家居系统的销售增长亦达到了16%。在此背景下,《意见》提出要拓展智能消费的新场景,鼓励智能服务业态的发展,注重提升智慧家居、智能助手等服务质量。

《意见》特别强调了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的必要性。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手机、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将逐步走入大众生活。未来,各类智能产品的创新与融合,包括与虚拟现实、低空飞行、增材制造和脑机接口等新技术的结合,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同时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基础支撑能力的强化方面,《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数据供给的创新。为了更好地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以应用为导向,不断完善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并推动形成适合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产权和版权制度。特别是在数据处理产业上,计划鼓励发展数据标注和合成等技术,以扩大数据服务业。

针对应用的发展环境,《意见》建议搭建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并推动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向智能化转型,旨在重构现有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培育出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商。同时,针对国有资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提出要升级考核评价和风险监管的制度,以确保相关资金的有效使用。

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已超过3.5万家,而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数量超过5100家,全球市场份额约15%。预计到2024年,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突破7000亿元,且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这反映出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板块中的逐渐崛起。

为了贯彻《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已多次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其中强调要针对“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进行更深层次的推进,以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通过更细致的政策引导与创新驱动,期望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实现质的飞跃。

《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不仅是一次政策导向的体现,更是中国在全球智能经济竞争格局中争夺主动权的切实方案。通过强化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升级与打造数据生态,将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助力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舞台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