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探讨生成式AI助力高等教育变革

来源: 小世评选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2023年8月18日,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北京理工大学盛大召开,主题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此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师生、教育专家,共同探讨在新技术浪潮下,高等教育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活动伊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姜恩来发表了开场致辞。他指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大模型与教学智能体的深度应用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姜恩来强调,构建教育大模型的协同研发生态,有助于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服务于教育强国战略。他倡导教育工作者们要聚焦“智能向善”的教育实践,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王博的主旨报告引发了与会者们的热烈讨论。王博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提出了在人工智能推动的新科技革命中,“好奇心”和“想象力”是人类进步的核心动力。他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提出的“五维教育”智慧教育理念,以及“五元教育”模式的具体实践,展示了该校如何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进行探索。他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使他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自我成长。

在的一系列专题报告中,与会嘉宾分享了多个领域内应用生成式AI的经验与实践。嵩天教授以“智慧课程与教学智能体”为题,介绍了智慧课程的特点及其创新路径,强调了AI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兴伟则探讨了在“学、教、研”多场景下教学智能体的整合与实践经验,分享了该校在智能教育建设上的探索成果。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王晓光以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为例,展示了数智技术如何赋能沉浸式情境化教学的新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陈春丽通过具体案例,阐述了AI如何变革高等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程孟凡则分享了光电学科中AI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创新探索,介绍了在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AI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志军结合生成式AI与设计思维,探讨了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路径,展示了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黎芳副教授则通过“魔鬼电路”与“魔法电路”的对比,生动诠释了AI如何化解教学中的实际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大会的,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陈东平分享了关于未来课堂的构想,描绘了智能技术融入教育的美好前景。通过这些深入浅出的报告,与会代表们对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本次学术活动由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智慧教育研究分会主办,旨在为探索教育领域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路径提供一个交流。活动吸引了来自各大高校的400余名代表亲临现场,通过超星线上,还有超过1万人次的观众参与。

在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迅速改变了各行各业,其在教育领域的潜力也逐渐显现。教育工作者们需要积极拥抱这种变化,以生成式AI为动力,探索教育教学的创新方式,推动高等教育变革。通过本次大赛的交流,大家共同的目标是建立更具适应性和创新性的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脱颖而出,为国家的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这次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开启了教育改革新思路与新模式的契机。未来,期待更多高校能够在生成式AI的助力下,推动教育的深入变革,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