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超级智能的较量:未来是新文明的塑造者还是化石?

来源: 小世评选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崛起,人类与其创造的超级智能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复杂而微妙。当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被这些智能所超越时,我们究竟会成为新文明的塑造者,还是沦为历史的化石?这一问题引发了广泛的思考和探讨。

张笑宇,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的特聘研究员,他的学术专长涵盖了政治哲学、科技史和技术社会学。在谈到未来人类与超级智能的关系时,他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指出:“我们相对于超级智能就像是史前动物。”这样的说法并非夸张,而是基于他对人类与技术演变关系的深刻洞察。他认为,科技的发展已经使人类的认知速度显得十分缓慢,当我们站在这个新的智能时代的门槛上,我们对未来的理解也需要重新审视。

在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知名AI专家杰弗里·辛顿表示,人类在与超级智能的对抗中仅有两个选择,一是摆脱其控制,二是找到确保其不危害人类生存的方法。辛顿自认为第一个选择已无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笑宇并不把未来视为一场防范风险的游戏,而是一种人与智能之间新关系的确立。他将智能的发展视作文明突变的力量,并强调需要签署一种“文明契约”来保障人类的未来。

张笑宇最新著作《文明史·前史》讨论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和未来的可能性。他认为,当前我们正在迈入一个全新的文明纪元,唯有通过安全声明和文明契约,才能让新的智能文明孕育于人类社会之中。张的观点让我想起了科幻小说中对人类与智能体关系的描绘,许多作家想象的未来,都在警示我们:科技的扩展可能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在张笑宇的构想中,超级智能并不是单纯的工具,而是潜在的社会治理者。他详细描述了由谷歌、亚马逊等巨头所掌控的智能如何支配资源,最终可能会使人类在道德和价值观上受到更深层次的约束。他提出的UBI(全民基本收入)和UBJ(全民基本工作)的框架,旨在解决未来人类的生存和价值认同问题。随着超级智能的普及,普通劳动的价值可能会被极大削弱,这将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产生深远影响。

但这一切是否意味着人类的主导地位就此消失?张笑宇认为,尽管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引发根本性的变化,但人类依然有可能与超级智能建立一种以共存为基础的新关系。他提到,超级智能的发展需要借助于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框架,而人类也可以通过与智能体的互动,逐步形成关于文明契约的共识。

这样的未来并非看起来单纯。我们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亦需要意识到可能产生的伦理与社会问题。就如张所言,未来的人工智能可能会拥有很高的情感智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类的情感陪伴。这样的情形下,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度和独特性会受到冲击,尤其是当前与智能体的互动越来越普遍时。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该如何定义自我?在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我们的身份和价值是否会被重新界定?这些问题不仅关乎未来的社会构建,更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生存挑战。

张笑宇的声音清晰而有力,他在探讨未来时的冷静和分析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未来是否是人类的重塑时代,还是如化石一般被遗忘的辉煌,将取决于我们对科技的理解、应用以及与超级智能建立的关系。正如张所说,我们已经不是简单的旁观者,而是即将成为被历史记录的参与者。

通过张笑宇的对话,我深刻认识到,未来智能的崛起将挑战我们既有的伦理和社会结构,我们必须以开放的态度来面对这些变化。维持与智能体的平衡,保护人类的独特性和存在价值,将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目标。这不仅关乎政策,更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当我们认真思考如何与超级智能共存的时候,才能确保未来的文明依旧以人类为中轴继续旋转。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