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伟达的市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公司。这一成绩归功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该公司的业务模式。自2021年以来,英伟达的收入增长超过两倍,利润则激增了四倍,标志着其在科技行业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巩固。
追溯至2022年底,OpenAI推出ChatGPT后,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的热潮开始掀起浪潮,英伟达的股价也随之飙升。自那时起,其股价经历了12倍的增长,并且今年以来再次上涨了33%,最新收盘价为177.99美元。这种增长对于一家如此规模的企业而言依然相当显著,尽管增速在2023年逐渐放缓,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长率降至69%,而分析师们预估第二季度营收将同比增长53%,达到459亿美元。
近期的财务报告显示,数据中心营收占英伟达总销售额的高达88%,这也反映出人工智能对其营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英伟达的顶级客户主要包括各大互联网巨头和云服务供应商,如微软、谷歌、亚马逊和Meta,而去年其总销售额的34%则是来自不便透露的三大客户。
根据标普全球的Visible Alpha Research主任梅丽莎•奥托的分析,英伟达的业绩恰恰决定了市场对人工智能公司的估值和定价。整个科技产业在过去一年中,显然已经被围绕人工智能的投资热潮所驱动,英伟达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中占据了约7.5%的比重,证明了其在技术领域的重要影响力。
除此之外,其他科技巨头在7月底公布的季度业绩中,也透露出了对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中心建设的庞大投资计划,总额近3200亿美元。而OpenAI虽然尚未上市,但其估值已达到数千亿美元,并与软银和甲骨文形成了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投资者对人工智能的热情在持续升温之际,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在近期表示,市场对人工智能的期望过于乐观,有泡沫的迹象。同时,英伟达虽然在这一领域立下赫赫战功,却也面临着宏观经济和行业变化的不确定性。分析师表示,约一半的人工智能资本支出预计会流入英伟达的口袋,但其所依赖的超大规模计算机架构使其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尽管如此,华尔街依旧对英伟达持乐观态度,分析师对其未来的营收和技术前景充满期待。LSEG的分析预测,英伟达的第三季度营收将增长50%,达到527亿美元,而如果第二季度的业绩超出预期,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对人工智能的乐观情绪。
英伟达最为关键的产品之一是其Blackwell系列,其中包括单独的图形处理单元以及可以连接72个GPU的完整系统。根据分析师Ryuta Makino的说法,强劲的Blackwell数据能够证明英伟达在其主要客户中的技术领先地位。目前,英伟达还预计其新产品线的销售额将占到数据中心收入的约70%,显示出这项技术的巨大市场潜力。
不过,随着Blackwell芯片的产量逐渐增加,许多专家预期,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将为OpenAI及其他企业提供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在这方面,OpenAI已在早些时候宣布其正在开发的GPT-5模型即是在上一代Hopper芯片上进行训练,而非更新的Blackwell处理器。
不久前,英伟达表示,Blackwell的生产能力将主要受限于其供应链,而非市场需求。根据公司计划,Blackwell Ultra预计将在2025年下半年开始发货,尽管最近一份来自亚洲的分析报告对生产能力提出了警告,但英伟达已对此进行辟谣,强调其技术的独特性和市场需求的稳定性。
黄仁勋作为英伟达的首席执行官,他在全球的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时常出现在各大重要场合,并受到诸如特朗普等政治人物的关注。他所引领的英伟达正在快速建设其在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导地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英伟达在这个行业中的地位将愈发重要。未来的市场对英伟达的表现依旧充满期待,华尔街也将密切关注其各个季度的业绩和预测,以便判断人工智能市场的最终走向。英伟达是否能继续维持这个增长势头,还需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