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推动智能经济发展新阶段

来源: 小世评选

2023年8月2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政策文件为“人工智能+”的推广和实施提供了重要指引,这也是“智能经济”首次在国家政策中正式明确提出。《意见》设定了到2035年的目标,旨在使我国全面进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发展新阶段,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在行动的布局和目标方面,《意见》强调,至2027年,人工智能将在六大重点领域日益深度融合,并要求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的应用普及率达到70%以上。同时,推动智能经济的核心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并增强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角色,完善开放合作体制。到了2030年,人工智能将在高质量发展中全面赋能,具体表现为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的应用普及率帮助提升到90%以上,智能经济将成为经济新增长极,实现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

《意见》的实施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消费升级、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国际合作六大方面。在产业发展方面,政策明确提出要培育新型智能原生产业。这一产业从诞生开始就将人工智能作为核心基因,创造出全新的人工智能驱动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比如基于大模型的内容创作、自动驾驶系统、智能体和通用机器人等。

为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意见》要求企业将人工智能嵌入其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全面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文件还特别提到要加速推进农业领域的智能化,鼓励发展智能农机和无人机等,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智能化水平,帮助农民提高经营能力。

在消费提质方面,《意见》强调要拓展服务消费的新场景,推动智能服务业态的丰富发展,以促进个性化、认知和情感消费的提升。政策鼓励智能终端的万物互联和智能产品生态的培育,这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等新型智能产品的崛起,努力打造一个覆盖全场景的智能交互环境。

在改善民生福祉方面,《意见》明确指出人工智能将发挥在创造新岗位和赋能传统岗位的作用,探索人机协同的新型组织和管理模式。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高风险的岗位上,人工智能将助力提升生产效率,同时支持技能以激发创业和再就业的潜力。政策提到要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公平,构建智能互动学习模式,助力因材施教的实现。

为了加快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广,《意见》还提出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以此为促进行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体系化发展。中试基地将聚焦于解决共性问题,加速行业效能提升,培育创新生态,降低应用创新门槛,使得人工智能能够在制造、医疗、交通等重点领域实现更深层次的应用。

《意见》还强调强化政策法规保障。通过健全国家资本投资人工智能领域的考核评价和风险监管机制,推动金融和财政的支持力度,鼓励长期资本和战略资本的形成,从而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通过《意见》的落实,我国有望在未来实现人工智能的全面普及,加速智能经济的建设进程。不仅将成为经济转型的引擎,还将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推动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进程。这一战略性的举措预示着中国在全球智能经济竞争中将展现出新的活力与潜力。通过深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促进各领域之间的融合,构建高效的智能经济体系,中国正在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