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公布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力争年均营收增速超5%

来源: 小世评选

在2023年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联合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为未来两年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速达到7%;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力争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长超过5%。

2026年预期实现的目标还明确了多个具体指标: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总营收规模和出口比率将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至少五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将过万亿。这一计划的推出,不仅是为了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也旨在推动高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智能化进程。

为实现上述目标,方案提出了若干重点措施。其中一个重点是围绕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面向行业应用与消费场景,持续增加电子产品的供给能力。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上,鼓励制造商推动智能终端的创新发展,制定出相关的智能化分级方法与标准。同时,工信部希望能够整合各地资源,加速智能产品的快速迭代和升级,特别是在手机、个人计算机、家庭网关设备等领域。

方案还强调了新兴产品的研发,包括新型显示设备、智能安防系统、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以满足市场对高端、高性能产品的需求。在5G和6G技术的推动下,制造业新一代整机装备的供应能力也将显著提升,工信部计划重点突破关键器件、芯片和模块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储备多项科技成果,以助力未来的行业发展。

另一方面,工信部还针对光伏、锂电池等关键领域提出了相关政策,以引导地方因地制宜、有序布局,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通过对光伏产业的质量管理和低价竞争的治理,力求在高质量发展中破除内卷式竞争,确保产业的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

在区域和产业布局方面,方案要求各地统筹发展,推动差异化、特色化战略,以塑造国际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同时加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以期向世界级水平迈进。实施产业链的优化,以便实现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间的有效对接和互利共赢。

全新行动方案不仅关注产品和技术的提升,更强调智能化应用的普及。特别是在农业现代化、城市化、信息化等领域,工信部希望借助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赋能作用,助力各行业的智能化升级。通过推广北斗系统和智能计算应用等典型解决方案,强化智能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智慧健康养老、智慧家庭等领域的功能,使得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经济发展。

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方面,工信部同样没有忽视。方案指出要加强电子信息领域的制造业创新建设,提升行业的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加速集成电路、先进计算及未来显示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从而在全球科技领域争得更大话语权。

工信部的系列行动方案展现了中国在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的宏大愿景,既关注当下的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同时也着眼于长远的产业布局和价值链的优化。旨在通过科学的政策引导和强有力的措施落实,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力争在未来几年实现更大的增长和突破,提升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