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文件,标志着中国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各领域深度融合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该文件的发布背景是国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数据资源、完善的产业体系,以及广泛的应用场景,力求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意见》强调,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和全球合作六大领域,系统性、前瞻性地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这一行动的目标是催生新基础设施、新技术体系和新产业生态,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便全体人民都能分享人工智能带来的发展红利,进一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意见》具体提出了六大重点行动,分别是:
1. “人工智能+”科学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推动科学发现进程,促进技术研发模式的创新与效能提升,同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创新。这一举措希望能提升我国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旨在培养新的智能经济模式和业态,加速工业全要素的智能化发展,同时推动农业的数智化转型,创新服务业的新模式。通过提升产业链的智能化水平,促进技术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3. “人工智能+”消费提质:该行动将探索服务消费的新场景,培育产品消费的新业态,推动消费的转型升级,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智能化、多元化的消费体验,从而促进内需的持续扩大。
4. “人工智能+”民生福祉:旨在通过创造智能的工作和学习方式,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不仅体现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方面,也包括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智能化提升,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生活需求。
5. “人工智能+”治理能力:探索社会治理中的人机共生新模式,构建安全治理的多元共治新架构。在生态治理方面,《意见》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实现更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
6. “人工智能+”全球合作:加强国际间的人工智能合作与交流,共同构建全球治理体系,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的普惠共享,让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与合作形成合力。
为了支持上述行动,《意见》还提出了八项基础支撑能力的强化措施,包括:
提升模型基础能力,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底层框架更加稳固。
加强数据供给创新,优化数据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效率。
强化智能算力统筹,提升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计算能力。
优化应用发展环境,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地实施。
促进开源生态的繁荣,鼓励技术共享与合作创新。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强化政策法规保障,确保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提升安全能力水平,确保技术应用过程中数据和用户隐私的安全。
为确保《意见》的有效实施,国务院要求强化党的领导,推动各地区和部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抓好落实。在推动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的基础上,强化示范引领,适时和推广先进经验,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从而让“人工智能+”行动真正落到实处,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的出台,意味着我国正加快迈向人工智能驱动的发展新阶段。通过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措施的实施,我们有望在未来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上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让科技成果惠及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