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 聚焦人机协同教育新生态

来源: 小世评选

2025年8月18日,来自全球的教育、科技、企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汇聚在北京,共同出席了“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本届会议的主题是“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旨在深入探讨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此次大会汇集了超过500名国内外嘉宾,现场参会代表超过2200人,创下了历届大会的规模新高。

在开幕式上,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对教育数字化的高度重视,认为这将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吴岩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教育的方方面面,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要务。近三年来,中国在教育领域推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已实现五大变革:利用人工智能打造公平、智慧、便捷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将AI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智能化的决策模式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人工智能还推动高校的科研创新,如在量子计算和生物制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教育形态的变革正在重塑师生关系和学校空间。

吴岩还详细介绍了中国提出的智慧教育发展框架,包括“三新”(数字化走向智慧教育新阶段、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新标准、教育变革的新路径)和“四未来”(培养未来教师、建设未来课堂、创建未来学校、打造未来学习中心)。他呼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超越传统教育的局限,携手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智慧教育新时代。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于吉红院士也在开幕式上发言,指出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正经历深刻的重塑。她表示,数字化转型是全球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师范教育的领头羊,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教育数字化战略。于吉红还强调,北京师范大学将在国际上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数字教育理念与资源的跨国流动,为全球教育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在大会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的黄荣怀教授发布了全球首部描绘教育2050未来图景的著作《智慧教育:迈向教育2050的路径》。该书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角度,深入探讨智慧教育的表现与建构特征,力图为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提供全面的学术支持与实践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斯蒂凡妮亚·贾尼尼也在会上发言,提出了对技术过度依赖的警示。她强调学习者不应让渡自己的自主决策权,必须坚守教育的根基——学习、思考、与发展,以确保技术协作不会削弱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人文关怀。全球教育监测报告团队的主任马诺斯·安东尼尼斯也指出,数字技术应当成为人机互动的有益补充,而不是替代,并呼吁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真正利益和学习成果,而非仅仅看重数字化的投入。

大会期间还举行了智慧教育展览,展示了多家企业和学校在育人成果上的新技术应用。展会上,各种创新技术如3D打印、机器人智能授课、编程AI等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代表们在展区交流,寻求技术合作的机会,共同探索育人的新路径。

曾海军在现场表示,今年的教育大会规模空前,国际嘉宾超过270人,国内嘉宾300多人,会议内容包罗万象,涵盖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涉及人机协同教学、学生评价、数字化领导力等重要议题。同时,会议期间还将颁布全球智慧教育创新奖,发布全球智慧教育合作倡议,进一步推动教育产业的发展。

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为各国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探讨了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下,教育如何转型升级,以实现更高效和更公平的教育体系。通过此次大会,期待能够激励更多的教育创新和数字化进程,共同建设一个以人机协同为特征的智慧教育新生态。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