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普及,AI正迅速渗透各个行业,推动着新的商业模式与管理理念的形成。在这一背景下,钢铁行业作为国家工业的中流砥柱,逆势而上,迎接技术革命,正积极探索AI赋能的全新转型路径。
2023年8月18日,在“AI+钢铁”技术发布会上,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的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指出,人工智能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当前,AI已经在生产流程优化、质量控制和供应链管理中展现出了显著效果,推动了钢铁生产的智能化转型。
张龙强强调,未来“AI+钢铁”的发展将展现出更大的潜力。通过大模型技术的深入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优化钢铁生产的复杂流程,打破数据的孤岛,实现资源的高效调度。这一转型不仅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会使得钢铁行业在管理上更加精细化,推动全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
在这样的趋势下,跨企业、跨行业的AI生态系统正在逐渐成型。张龙强提到,构建这样一个生态系统,不仅会促进钢铁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还能激发与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及技术服务商的协同创新。这种多方参与的模式将为钢铁行业带来更多高端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机会。
东北大学党委书记郭海对此表示,钢铁产业是国家工业的重要基石,而人工智能则是推动创新的关键驱动力。两者的深度融合,是实现钢铁行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必经之路。东北大学率先提出了“人机混合智能”模式,旨在破解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黑箱”隐患,实现全流程的在线高保真预测。这一技术已经在多家钢铁企业中得到了应用,预示着智能化转型的广阔前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在会议上强调了“AI+钢铁”行动的重要性,他认为,钢铁工业作为一个大型复杂的流程工业,其各个工序本质上构成了“黑箱”。为了有效推动技术革新与提升,需充分发挥国内在钢铁及AI领域的专家优势,深入挖掘钢铁行业中的大数据资源,将新一代AI技术与钢铁行业深度结合。
王国栋还提出了一种三元认知方法论——“数据密集—智能涌现—人机协同”。该方法强调在钢铁生产中实现人机协同,推动跨界融合,以创造更多的行业价值和分享。这种方法的成功实施,将有助于建立人机混合的人工智能体系,为钢铁行业赋能。
在此次发布会上,宝信软件与东北大学还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科技项目攻关、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以共同推动钢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本次发布会由东北大学与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联合举办,旨在聚焦“AI+钢铁”的主题,整合行业智慧,共同构建技术标准体系,以及共享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红利。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钢铁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不仅是技术进步的要求,也是环保和节能的迫切需要。AI在质量监控、能源管理、生产优化等方面的应用,将为这一古老行业注入新生机,同时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绿色发展。
AI赋能钢铁行业的探索正如火如荼,一系列智能化的模因正在被不断验证与推广。未来,钢铁行业将在AI的驱动下,迎来一个智能、绿色、高效的新纪元。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与创新。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将不仅提升自身竞争力,也将为全球钢铁工业的发展树立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