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瞄准AI视频独角兽Pika Labs,郭文景面临关键决策

来源: 小世评选

作者:沐风 编辑:时楠

扎克伯格再次开启了“狩猎模式”,这一次,他的目标是迅速崛起的AI视频独角兽——Pika Labs。该公司的创始人是备受瞩目的“华人天才少女”郭文景,2023年她在斯坦福大学辍学后创立了Pika Labs,短短一年时间便完成三轮融资,累计吸引5500万美元的投资,估值逼近5亿美元。2024年,公司B轮融资预估将再迎8000万美元的资金注入,Pika的火热表现令投资者纷纷趋之若鹜。

Pika Labs的崛起不仅在风险投资圈引发轰动,也让A股上市公司信雅达的股票“飞天”,创下连续六个涨停的佳绩,这与郭文景的家世背景密不可分。郭文景的父亲郭华强作为信雅达的董事长,令这家公司与Pika的故事额外引人关注。而信雅达对此发布公告澄清,与Pika并没有直接业务关联,尽显资本市场的敏感与紧张。

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今日,扎克伯格感受到的压力愈加沉重。作为Meta的创始人,他急需在AI领域迎头赶上。随着OpenAI的Sora和谷歌的Veo在视频生成领域的迅速崛起,Meta自研的Movie Gen却未能激起太大的水花,扎克伯格明确意识到,补齐技术短板已迫在眉捷。

扎克伯格在2025年亲自设立了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目标是建立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智能,能够理解文字、语音并生成图像与视频。这一构想的实现,离不开视频生成技术,而在这一点上,Pika Labs恰好具备扎克伯格所需求的独特优势。

Pika Labs的成功并非偶然,郭文景的传奇经历更是成为公司发展的强大助推力。2015年,在浙江杭州读书的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信息学奥赛一等奖,随后又在North America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Open Competition上勇夺第二名,不断打破常规,显示出她出色的计算机能力。进入哈佛大学后,郭文景在多个领域取得碾压同龄人的成绩。她不仅取得了理想的数学和计算机硕士学位,更曾在Facebook的AI Research部门担任全职研究员,参与影响深远的Transformer蛋白质序列分析项目。

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少女,在经历AI电影节的失利后选择了辍学创业,创办Pika Labs。她对视频生成工具的沉沦刺激了她的创业灵感,推动着这个年轻的团队重新定义了AI视频制作的门槛。Pika Labs产品上线后,用户数在短短半年内飞速增长至50万,每周生成多个视频,吸引了多家硅谷资本的投资,发展势头迅猛。

扎克伯格面对这种新生力量,不仅仅是寻找技术的补充,更是在AI创新的赛道上实施战略置换。Meta与Pika Labs的潜在收购可能性让外界引发诸多猜测,郭文景也处于一个重要的决策节点。

郭文景虽显得淡定,但她的内心却充满了复杂的权衡。她曾表示:“做研究,我会死磕一个方向;而做公司,就要足够开放,什么能让我们快速到达下一个里程碑,我就去做什么。”这一表态反映出她并非纯粹追求理想的科学家,而是一位懂得市场运作与用户需求的精明创业者。

现在,对郭文景而言,接受Meta的收购是一条捷径,保证了公司的成活与发展。放弃独立经营的机会,也让她需要不断评估Pika Labs面临的竞争压力和融资挑战。Pika正处于一个成长的最佳时机——快速扩展的用户群体与高估值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天地。若选择出售,便意味着将主动权让渡他人。

对于扎克伯格,这次收购也不是简单的技术整合,更多是实现Meta庞大战略版图中缺失的一部分拼图。最坏的可能是,若收购达成,Pika Labs可能逐渐失去原有的灵活性与创意,正如历史上许多被收购的初创公司那样,步入大型企业体系后难以维持自己的节奏。

无论结果如何,郭文景的选择将深远影响Pika Labs未来的发展。是成为Meta AI帝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抑或继续在自由市场中展翅翱翔,都是硅谷科技界关注的焦点。扎克伯格和郭文景,在这场残酷而又充满机遇的竞争中,似乎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出精心的打算。他们的故事,将继续在AI的天空中酝酿出新的传奇。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