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扎克伯格在AI领域的雄心壮志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挫折。金融时报的最新报道显示,Meta刚从OpenAI挖来的一位关键人物,ChatGPT的联合创始人赵晟佳,加入Meta不久,竟然已经提出辞职意向,甚至签署了回归OpenAI的聘用文件。此事令扎克伯格感到极度不安,因此很快将赵晟佳任命为Meta新的“首席AI科学家”,企图挽留这位人才。

赵晟佳的辞职威胁仅仅是Meta AI团队动荡局势的冰山一角。最近的消息指出,已有多位新招募的AI研究员选择结束与Meta的合作,其中两位在Meta工作不足一个月便重返OpenAI。这些研究员的专业背景相当出色,虽然在CapMeta获得了九位数的年薪,但却无法抵挡内部问题带来的离职潮。
例如,Ethan Knight在经历了OpenAI和Elon Musk的xAI后,加入Meta不久就选择了离开;而Avi Verma则尽管完成入职流程,却从未真正到位;另有新进员工Rishabh Agarwal,他在Meta刚工作数月便发现自身职务与生活总部的实际困惑,最终决定离开。在社交媒体上,Rishabh表述了对Meta生成AI愿景的赞赏,但暗含的不满也清晰显然是对理想与现实的鸿沟感到失望。
不仅是新员工,连Meta的老羽员工也开始选择离开。工作了九年的Chaya Nayak将跳槽至OpenAI担任特别项目负责人,而在Meta工作十年的Loredana Crisan也已被Figma首席设计官的职位吸引。对此,Meta发言人对此做出了官方回应,称这一现象是行业正常的招聘波动,而非公司内部出现问题。
抑或是Meta内部管理策略的弊端正在显露出来。最近,Meta宣布对AI团队进行大规模重组,原本的“超级智能实验室”被拆分成四个主要部门,分别负责前沿模型、基础研究、产品落地以及基础设施开发。此项重组的核心在于28岁的Alexandr Wang,他因其在AI领域的卓越表现而被迅速提升至重要职位。但他面临的挑战也显而易见,管理团队及产品交付速度正遭受到诸多隐忧。
据报道,Wang和扎克伯格在对“超越人类的超级智能”进度节点上产生了分歧,扎克伯格渴望快速推进进度,而Wang和团队却因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感到困扰。尤其是新员工们原本习惯于在初创公司的氛围下高效奋战,但在Meta却感受到了官僚主义和内部资源竞争带来的不适,导致其对未来感到迷茫,积极性大减。
在此背景下,Meta的AI团队在高层频繁变动的情况下,逐渐失去内部凝聚力。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的角色随之变得尴尬,使得他不得不向年纪较轻的Wang汇报,使得许多老员工感到被边缘化。同时,其他一些原本身居要职的高管也失去了主管权。
为应对人才流失,Meta在聘用方面进行了调整,甚至暂停了大部分MDS团队的招聘,开始重新审视人事结构和用人策略。根据内部备忘录,新一轮的收缩和评估将帮助管理层更谨慎地推进人员配置,以制定2026年的战略。
的Open似乎享受着人才回流的“躺赢”局面,与Meta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Sam Altman在此前员工年会上表露出对Meta挖角行为的不快,而许多原本流失的AI人才又重新回到OpenAI的怀抱。
扎克伯格的AI专家挖角计划显然并未如预期顺利如常,计划在大笔资金的支撑下打造的AI梦之队,最终却因内部组织问题而笼罩在质疑的阴影之中。这场人才能见的商战,让行业深刻反思了高层管理的敏感性和企业文化匹配度的重要性。
纵观整个事件,扎克伯格的AI大战略似乎仍未远去,近期的种种纷扰是否会引发长久的反思和改革,仍需时间的检验。尽管在人才争夺战中遇到了一系列挑战,但在未来AI赛道的较量中,究竟谁能笑到,依然是个未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