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5日,作为推动“科技向善”的重要实践,该届2025年AI助残创新创意大赛在北京顺利落下帷幕。在这场充满激情与创意的盛会中,众多创新项目如:盲用数字化教育解决方案、实时避障AI眼镜和无障碍智能载人助行机等,均彰显了科技助残的无限潜力与希望。
此次大赛由中国残联及科大讯飞通用人工智能助残联合实验室主办,以“科技赋能,创享未来”为主题,吸引了76个来自不同领域的团队参赛,其中不乏企业、高校及助残服务机构。大赛致力于展示和推动人工智能与助残服务的结合,提升残疾群体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当前,中国残联的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总人数已超过8500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面临着来自物理环境与社会认知的双重障碍。在许多情况下,残疾人不仅需要生理上的帮助,更渴望被社会完全接纳与融入。因此,科技助残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打破这些无形的界限,让残疾人转变为社会参与者,践行平等、参与和共享的理念。
近年来,科技助残不仅仅是慈善事业,更已经成为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重要交汇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范围内超过10亿人受到某种形式的残疾影响,这相当于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个人需要辅助技术支持。随着市场需求的猛增,科技助残的步伐愈加紧迫。数据显示,预计到2024年底,我国的康复辅具覆盖率不足30%,其中智能助行器、AI助听设备等的市场缺口超过千亿元。
为了解决目前助残产品在高价格、适配差和功能单一等不足之处,AI技术的引入使得数据处理和智能应用愈加成熟,助残产品的研发逐渐朝着普惠性和多功能性发展。以助听领域为例,尽管全球有超过4.3亿人存在听力损失,助听器的覆盖率仍未超过10%,显然市场需求存在巨大缺口。
在本次大赛中,76个项目不仅限于产品展示,还涉及到如何真正解决残疾人群体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克服“想当然”的个人视角为出发点,许多参赛项目邀请了残疾人士参与产品设计与测试,确保产品更切合用户需求。一位获奖选手坦言:“能够亲身体验产品并提供反馈,才能真正理解我们需要什么。”
通过这些跨界合作,技术人员与康复医学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科技”和“人”的紧密结合也在竞赛中获得了深刻体现。同时,大赛更强调了“残健共融”的重要性,充分展现了科技助残背后的社会责任感。
值得一提的是,科大讯飞作为本次大赛的主办方之一,不仅负责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还将为优秀项目提供孵化资源和市场渠道,助推其顺利实现产业化和商用化。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能够挖掘有创新性、以用户为导向并兼具商业价值的实践型团队,以不断推动助残领域的发展。
从更深层次来看,AI助残体现的是“能力通用化”的革命。技术的进步不仅限于帮助特定人群,更是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平等、全面地使用社会资源,消除先前存在的结构性障碍。
随着大赛的圆满落幕,获奖项目将在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展示,并进一步推动产品化的进程,迈入国内市场。科技助残不仅对残疾人群体的生活品质产生影响,也将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未来,更多的科技助残产品与服务将实现落地,为亿万残疾人创造更多的生活便利和社会参与机会。通过这些努力,科技真正成为了温暖人心的桥梁,展现出人类在面对挑战时的智慧与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