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潮引发史上最大建设浪潮 投资超越美国州际公路系统

来源: 小世评选

2023年9月29日,IT之家报道了《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揭示了人工智能(AI)热潮正在推动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浪潮。仅在短短三年内,主要科技公司在AI相关的数据中心、芯片制造和能源领域的投资就超出了美国历时四十余年所花费的州际公路系统建设总费用。这一趋势不仅在投资额度上打破了历史纪录,也引发了业内外对未来可持续性和投资回报率的广泛讨论。

根据报道,当前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巨额投入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尽管市场对人工智能的前景充满乐观,但这一乐观预期能否兑现仍需打上一个问号。报道指出,开发人工智能模型的成本非常高昂,而为了让这些支出显得合理,投资方需要获得足够高的回报。《华尔街日报》提到,一位分析师表示,2023年和2024年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入,若希望能够获利,消费者和企业在这些芯片及数据中心的使用周期内,需消费约8000亿美元(约合5.71万亿元人民币)的AI产品。

数据中心芯片的使用寿命有限,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芯片的价值会迅速贬值。许多分析师的研究显示,当前大多数人工智能处理器的有效使用年限在3到5年之间。这意味着,企业在高额投入数据中心和相关设备后,面临的又是快速更新换代和技术滞后的风险。

从业界来看,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已经公开承诺,未来几年内该公司将向甲骨文(Oracle)支付每年约600亿美元(约合4283.24亿元人民币)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相关服务。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OpenAI预计今年从付费用户那里获得的营收,仅为约130亿美元(约合928.03亿元人民币)。这种营收与投入之间的巨大反差,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信号:尽管AI领域仍在增长,它却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一个巨额投资和高风险的阶段。

随着AI基础设施需求的激增,分析师们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年收入需要达到2万亿美元(约合14.28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了亚马逊、苹果、Alphabet、微软、Meta和英伟达2024年的营收总和,更是全球整个订阅软件市场规模的五倍以上。这令人震惊的数字引发了人们对这样的目标是否真的可实现的思考。

彭博社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尽管人工智能企业的营收在迅速增长,OpenAI预计今年销售额将达到127亿美元,较之前的数字翻了一番,而其竞争对手Anthropic的年营业额也已经超过50亿美元。这些收入数据与未来高昂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相比,依然显得微不足道。彭博社进一步指出,预计2025年至2028年之间,全球对数据中心的投资额将达到2.9万亿美元(约合20.7万亿元人民币),这一规模差不多相当于法国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们应当重新审视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虽然当前的投资热潮为科技公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伴随着不小的风险。许多分析师和行业专家开始呼吁,企业在追求AI领域快速扩张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和长远的投资回报。

人工智能热潮引发的基础设施建设浪潮是前所未有的,但也伴随着诸多挑战和风险。投资者需要冷静分析,未雨绸缪,而科技公司也应在创新与盈利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以确保在这场变革中稳步前行。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