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布会:推动新型工业化,聚焦人工智能与绿色制造

来源: 小世评选

在2023年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了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副部长辛国斌和张云明等领导在会上介绍了在“十四五”期间,如何推动新型工业化,巩固和壮大实体经济基础的重要举措,尤其强调了人工智能和绿色制造两个关键领域的发展。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指出,下一步工信部将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制造”的应用方面。工信部将研究出台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关键行业与环节的智能化转型任务,并制定详细的转型路线图。

张云明还提到,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一些重复性和危险性工作的岗位被替代,但同时将大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并将在新岗位与新职业的创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工信部将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积极挖掘人工智能在提升效率和创造新职业方面的潜力。

确保新型工业化的法治框架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强调,为了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必须保障法律规制的完善。他指出,工信部将加强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法律研究,确保相关法规和制度的建立处于法律轨道上。他提到,针对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的非理性竞争,工信部与其他有关部门已展开治理行动,努力巩固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李乐成表示,非理性竞争不仅影响个别企业,更能导致整个产业的崩塌。他明确提出,工信部将加强产业治理的现代化,针对网络上的虚假宣传、夸大和恶意攻击展开专项整治行动,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确保新型工业化的有序推进。

促进绿色制造与低碳发展

副部长辛国斌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已实现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建设,大规模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和绿色建材等绿色产品。他提出,工信部将继续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实施零碳工厂和零碳园区的建设,也将强化产业政策的绿色导向,推动绿色金融政策的落实,以进一步提升新型工业化的“绿色底色”。

辛国斌透露,在新能源汽车产量和市场规模方面,2024年预计将达到超过2万亿元的消费,带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他也强调,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需关注的问题,包括高端智能车用芯片的短缺与竞争秩序的不规范等,工信部将继续推动政策的完善,并加强核心技术的突破。

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张云明强调工信部将进一步推进新型设施的发展,包括加强5G网络的覆盖和万兆光网的应用。还将构建现代化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推动车联网的发展,优化算力布局,以保障各项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

张云明指出,随着新型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有效引导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的深度融合,提升国家整体的制造业水平。

瞄准未来,做好技术创新

在技术创新方面,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工信部将加速高端算力芯片、工业多模态算法及软硬件适配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人形机器人及脑机接口等终端产品的发展,以形成更多的创新成果。

李乐成在发言中提到,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了稳定增长,制造业增加值预计将对全球制造业的增长贡献超过30%。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将不仅依靠数字技术与绿色理念的融合,还依据完善的产业生态与充实的法律框架,以确保可持续性和高质量的发展。

工信部此次发布会清晰地描绘了未来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蓝图,不仅会通过人工智能与绿色制造推动实体经济的壮大,也将为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将在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同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进步。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