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各个行业的面貌,形成了深远的影响。浙江省宁波市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和数字经济的创新高地,正全力推进“AI+”的战略布局,以此为基础构筑万亿级的智能经济新引擎。重点发展包括具身智能、大模型应用、低空经济和城市数智化等在内的前沿领域,让数字与实体经济相融合,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在工业领域,宁波的许多企业已开始广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例如,位于宁波海曙区的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最近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领航者2号NAVIAI”。这款新型机器人不仅具备精湛的抓取能力,还能够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自主完成缝纫和物料放置的工作,充分满足服装行业的个性化需求。
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不断创新,推出了专为工业设计的人形机器人“贾维斯2.0”。该机器人具有高灵敏度的感知能力,能够执行复杂的上下料和物料搬运任务。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它配备的嗅觉传感器让其在检测化工企业环境中有害气体方面展现出色的能力。这些技术的落地将为宁波的智能制造业注入强大的动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智能经济的发展水平,宁波市正在积极完善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生态。根据发布的《宁波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宁波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推动25个典型应用场景的构建,并聚集上百个创新创业团队。这个布局旨在创造一个以人形机器人为核心的全国领先的智能创新高地。
数据被称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石油”,宁波在数据的采集、应用与共享上正加大力度。宁波博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智能驾驶数据标注领域的突出贡献,使其成为全省行业的佼佼者。通过高效的数据标注技术,博登智能不仅能够处理PB级的多模态数据,还为智能交通、智慧医疗和教育科技等多个行业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
与其相呼应的是,宁波春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多模态数据集的建设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专注于面部关键点检测和情绪识别的技术,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获得多项专利。这些高质量的数据将为整车企业在智能驾驶技术的迭代升级中提供重要支持。
宁波的数据资源底座持续夯实,公共数据资源的开放也在加速推进。截至目前,宁波已归集公共数据超过1047亿条,并达到开放数据约95.36亿条,实现了大数据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2023年和2024年,宁波市数据交易额已达3.3亿元,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基石。
这种飞速的数字化进程得益于政策的引导与基础设施的优化。宁波市已构建城市级的算力网络,共享超过2650P的高性能算力,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宁波还开展了多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集聚项目,吸引了如吉利汽车和涂鸦智能等多家企业参与。
为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宁波将于2025年之前,努力实现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多个垂直大模型,推动精细化应用的布局。预计到2027年,宁波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突破千亿元,争创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屠炯表示,为了搭建更好的合作并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宁波将于今年9月举行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这将吸引超过300家企业与机构参展,集中展示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的最新成果。
宁波市在加速推进“AI+”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优化了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更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中走在了前列。通过构建万亿元级的智能经济新引擎,宁波将为全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