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6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入融合。此项举措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为何推出《意见》?专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产业与新兴科技的结合愈发紧密,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意见》的出台,正是基于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作用。通过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结合,可以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培育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
值得注意的是,霍福鹏专家提出,根据多项研究,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贡献超过百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潜力使其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将促进科研、公共管理、城市治理等领域的质变,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精准度。
在社会治理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为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有助于实现精准化服务。通过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的时间能够从9个工作日缩短到仅9.5小时,从而显著提升了的工作效率,减少了跨部门协同所需的时间成本。这一改变不仅改善了政务服务,也为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生活体验。
《意见》明确了“人工智能+”行动的目标,包括推动人工智能的系统性发展,建设更高效的技术生态链,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专家指出,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系统性研发投入,关注算法、数据及算力等多方面,实现技术体系的全面提升。
相较于早前实施的“互联网+”行动,“人工智能+”行动的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富。《意见》的核心在于将“信息连接与扩散”升级为“知识运用与创造”,这一转型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进步,更是对社会治理理念的深刻反思和创新。通过引导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的融合,我们可以构建出一个智能化的经济体系,为全面实现现代化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在实施领域方面,《意见》涵盖了医疗、教育、金融、交通、工业制造等多个行业,明确了具体的发展路径和着力点。专家强调,通过对这些重点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解决当前人工智能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如“不会用”、“不好用”和“不能用”等问题,加快推动智能技术在更广泛场景中的应用,释放巨大的市场潜力。
同时,《意见》的出台也为业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和研究机构必须积极参与到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中,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通过形成合力,各方将能够更好地把握智能技术的发展动态,实现技术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中国发布的《人工智能+》行动意见,不仅是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引导,也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实施,我们将能够看到一个更加智能化的社会逐渐成型,经济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通过共同努力,各行业可在数字化转型中迎来新机遇,为“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到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