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和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这一政策的提出为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将在科学、产业、消费、民生、治理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领域实现更为广泛的应用。
根据这一意见,国务院明确了六大重点行动,这些行动意在全面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一是“人工智能+”科学技术,通过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自主创新和突破;二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鼓励各类企业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以提高生产效率与服务水平;三是“人工智能+”消费提质,提升消费者体验,推动个性化和智能化消费模式的形成;四是“人工智能+”民生福祉,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质量;五是“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利用智能技术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是“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推动我国与国际社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意见中提到多项具体措施。其中,培育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商成为关键之一。鼓励发展“模型即服务”、“智能体即服务”等新型业务模式,构建完整的人工智能应用服务链条。国家将健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指引,推动开放度评价与激励政策的实施,并完善应用试错与容错管理机制,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保护知识产权、推动技术转化与应用也是这项政策的重要方面。通过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成果的高效转化。同时,推动制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标准,强调跨行业、国际的标准联动,以加快技术普及及应用。
在硬件方面,支持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与创新是推动整体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国家将加快超大规模智算集群的技术突破,并开展相关工程的落地。优化国家智算资源的布局,构建全国一体化的算力网络,以充分发挥“东数西算”国家枢纽的作用,推动数据、算力、电力与网络等资源的高效协同。
数据发展的核心资产,意见中指出要持续加强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建立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产权及版权制度,通过公共财政资助项目的形式开放相关版权内容,鼓励探索基于数据贡献度的补偿和收益分成机制,从而激励数据的积极供给。支持数据标注、数据合成等技术的发展,推动数据处理产业的繁荣。
在智能终端方面,政策明确将推动“万物智联”进程,培育包括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新一代智能产品生态。这意味着将加快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探索智能产品的新形态。
在融资与监管方面,国务院将加强对人工智能领域资本投资的考核与风险控制,鼓励发展长期资本和战略资本,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同时,针对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国家将完善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推进相关立法工作,以保障技术的安全性与可持续发展。
,对于有条件的企业,鼓励将人工智能融入其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中,推动整个产业的智能化发展。这不仅可以助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能够为新兴产业的崛起提供有力支持。鼓励企业探索智能原生技术、产品及服务体系,培育智能原生企业,开辟全新商业模式,推进智能经济的发展。
国务院此次发布的“人工智能+”行动意见,不仅展示了国家在推进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坚定决心,也为各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国将在这场技术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