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发布了《人工智能+》行动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加速推动我国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意见》的出台背景源自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人工智能发展日益加强的重视,特别是在顶层设计和工作部署方面的全面推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演进和社会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意见》的出台时机可谓恰逢其时。
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节点,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各行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市场反馈显示,人工智能在解决复杂现实问题、助力产业降本增效方面的能力愈发显著,行业应用的需求前所未有地强劲。在此背景下,为了突破当前存在的供需对接不畅及应用落地中的“一公里”问题,《意见》明确了通过加强战略引导和统筹提升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以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从技术发展来看,该行动有助于把握人工智能技术演进的规律,通过新的科研成果推动应用场景落地,进而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发展双向赋能。这不仅有望提高人工智能应用发展的确定性,还能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建立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提供支撑。
从国内实践的角度,“人工智能+”行动进一步利用我国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完备的产业体系,促进智能化与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此举预计将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面发展开辟新的赛道,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使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发展红利。
在全球高度互联的形势下,该行动也将显著提升我国的国际合作水平。通过将人工智能定位为造福人类的公共产品,推动国际技术普惠与成果共享,有助于建立全球治理体系,促进各国间的合作共赢,缩小技术发展的“智能鸿沟”,使更多国家与人民共同受益于这一领域的进步。
《意见》的主要内容则围绕行业应用需求和基础能力供给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方面,以行业应用需求为驱动,统筹国内外资源,推动“人工智能+”在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升、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作等六大领域的重点行动;另一方面,加强对基础能力的保障,“人工智能+”行动还将围绕模型、数据、算力、应用、开源、人才、政策法规、以及安全等方面建设支撑体系,确保整个行动的顺利实施。
《意见》的突出特点也颇为引人注目。它旨在明确政策方向,强化发展信心,并针对各个参与主体(包括科研工作者、企业、消费者等)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意见》还强调了务实管用,具体针对人工智能在应用过程中的难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形成不同领域的“人工智能+”思路主线。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中提到建设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其主要定位在于加速人工智能应用规模化、标准化与体系化的发展。通过涵盖制造、医疗、交通、金融和能源等重点领域,在中试基地内汇聚行业资源,培养专业人才,并打造开放的生态系统,将更有效地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落地与创新。
展望未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肩负起加强工作统筹的责任,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意见》的有效落实。同时,还将根据各行业的应用潜力和成熟度,明确阶段性重点工作并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应用环境,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部门和国有企业发挥示范作用,推动技术的快速落地。
《人工智能+》行动意见为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框架和实施路径,有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奠定重要基础。这一系列条款的落实与推广,将不仅加速经济的转型升级,更将提升全社会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与应用,让技术红利惠及更广泛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