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国家网信办联合其他部门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并计划自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项新规主要针对在网络上生成和发布的人工智能合成内容,要求所有这些内容都必须标识“由AI生成”的提示。这一要求的出台主要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
新规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AI生成的内容在我们生活中逐渐普及,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这些内容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虚假宣传和误导性信息的问题。例如,在近期的网络中,一款名为“樟树港辣椒种子”的产品广受推崇,但过程中展示的辣椒画面却被指疑似由AI生成,且与现实状况不符。
在抖音和快手等,很多主播展示的辣椒果实排布整齐、外形完美,甚至不合逻辑地摆放,让人不禁怀疑其真实性。根据记者的调查,相关展示的视频存在诸多不自然的细节,如处于深水中的农户、过大的辣椒花朵等,这些现象均表明内容可能并非真实拍摄。专家分析指出,视频中的许多场景明显不符合自然规律,这些内容如未标识,极易误导消费者,使其对产品品质产生错误认知。
中的虚假宣传揭示了AI应用的风险
近年来,利用AI技术进行商品虚假宣传的案例屡见不鲜。在网络中,主播经常夸大产品的质量与效果,吸引消费者冲动购买,然而一旦消费者收到的产品与宣传严重不符,便可能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正如樟树港辣椒的案例,专家指出,大多数展示的辣椒看起来并不符合实际的生长状况,甚至与当地的正常规律相悖,显示出这些内容可能都是经过人工智能生成的虚假画面。
当地农技专家明确表示,这种表现显然属于虚假宣传,提醒消费者在观看网络时应更加小心,特别是遇到夸张的产品展示时,应当保持谨慎。
新规实施后的应对与管理
面对这样严重的虚假宣传问题,新规的实施是迈出了重要一步。根据《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所有涉及AI生成的内容都应清晰标识,保障用户能够识别内容的真实性,从而提升公众的警觉性。同时,监管部门也会加大对 הללו内容的监测和处理力度,对于未标识的内容,消费者可通过投诉等方式向举报,从而保护自身权益。
湖南省湘阴县相关部门已开始对虚假宣传行为展开全网取证,并向投诉要求下架相关产品与视频,明确了实时的监测与处置机制。这种全链条的管理模式,增强了内容生成者和发布者的法律责任,意在杜绝利用AI技术进行虚假宣传的情况。
AI生成内容的社会影响与未来展望
随着“全民AI时代”的到来,AI技术在信息传播和内容创作中的合理使用变得尤为关键。滥用这一技术恶意传播虚假信息则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和信任危机。因此,新规的实施不仅针对AI生成内容进行标识,更是希望通过清晰规范来引导社会在使用AI技术时的正确态度。
针对未来,法学专家指出,我国的AI内容治理还需要逐步深化,随着技术的进步,相应规则和标准也将不断完善。新规带来的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利用好AI技术的便利性,同时抵制其带来的潜在风险与问题。
通过新规的实施,有望在未来营造出一个更为健康、透明的信息环境,确保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够在信息的海洋中理性判断,始终在消费过程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