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预计2025年全球第二

来源: 小世评选

近年来,我国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根据国家数据局的最新消息,到2025年6月底,我国的算力总规模将位居全球第二。这一成就不仅显示了我国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反映出在算力技术和应用上的不断进步。

一、算力的重要性

算力,简单是指计算机进行特定计算任务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算力被视为一种基础“能源”,是支撑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的关键因素。当前,随着数据量的激增和技术的进步,对算力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为了应对智能化浪潮的挑战,我国不断优化算力结构,提升算力水平,以适应日益复杂的计算需求。

二、算力类型的多样化

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算力可以分为超算算力、通用算力和智能算力等多种类型。其中,智能算力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迭代与发展的核心所在。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性能算力的相继推出,智能算力的规模也在持续攀升。例如,北京市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的智算规模近日突破10000P,将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加速。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6月底,我国的5G基站总数已达到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这不仅为算力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网络环境,也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应用奠定了基础。

可以预见的是,在的几年里,算力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预计到2024年底,我国的算力总规模将达到280EFLOPS,其中智能算力规模将占据32%。业界机构预测到2025年,智能算力规模有望增长超过40%。这种增长趋势凸显了我国在算力领域逐步建立的竞争优势。

四、软硬件能力的显著提升

我国在算力领域的进步,离不开软硬件能力的持续提升。随着智能计算芯片、服务器和智算中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国产算力的软硬件生态日益完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华为展示的“昇腾384超节点真机”展现了高效调度计算资源的能力,而沐曦推出的训推一体GPU曦云C600则代表了新一代算力产品的实力。

在供给端,集成电路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形成了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同时,众多国产GPU企业的涌现,也让市场上拥有越来越多的竞争性算力产品。这些发展表明,我国的算力基础设施已经从“可用”迈向了“好用”的新阶段。

五、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推进

随着算力需求的激增,电力消耗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未来,我国的数据中心能耗将持续上升,相关机构预测到2030年有可能超过4000亿千瓦时。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算力能效提升和绿色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各地积极探索新型绿色算力解决方案,如重庆的全浸没相变液冷技术使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04,而河北张家口市通过使用绿色电力提升算力企业的能效,都为我国的绿色算力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根据《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超过900万,平均PUE下降至1.46,140多个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级以上。这些努力不仅提高了算力的能效,更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

六、未来展望

我国在算力基础设施的部署上正处于领先地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需求场景扩展不断,技术进步加速。通过软硬件实力的全面提升和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将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构建强大的竞争优势,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期待的是,到202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算力国家,为各类创新应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展现出更加强大的数字经济实力。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