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由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办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二期人工智能创新沙龙在合肥高新区中安创谷全球路演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沙龙聚集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包括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科学家、锐世医疗的CEO和中安创谷的副总经理等,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沙龙上,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院长助理汤进和特任副研究员段章领等专家分享了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方向,如多模态模型、具身智能以及“AI for Science”等。他们指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将持续推动推理能力的提升,探索低功耗和高效方法,并在数据构建、架构探索、强化学习等方面不断发展。汤进教授强调,研究院的布局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即将前沿探索与技术转化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
类脑智能的研究被认为是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一研究旨在通过对人脑机制的深入理解,将其高效的智能化机制转移到人工智能领域,从而实现更加接近人类综合能力的通用智能。人工智能研究院已经整合了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多学科团队,着手构建脑成像和数据分析,以推动类脑智能的基础研究与技术转化。
人工智能领域未来的关键在于实现多模态融合与具身智能,而类脑智能则被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突破口。一方面,类脑智能将为通用人工智能提供更高效的技术方案;另一方面,通用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又将进一步推动类脑智能的研究与发展。段章领提到,安徽省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具有显著特色,强调通过场景驱动高质量数据的生成,以提升模型训练效果,并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
锐世医疗的成功案例成为沙龙中讨论的亮点之一。锐世医疗能够在医疗影像领域实现高端产业化,得益于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强有力支持和机制创新。研究院通过“先有成果再转化”的模式,优先组建团队并给予资源,使团队能够发展壮大,实现科学目标与产业目标的双重突破。这一模式的成功为其他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中安创谷作为园区的代表,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并通过链接、市场资源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与市场之间的转化难题。目前,中安创谷内已有约120家人工智能类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周边丰富的创新生态资源,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在这里,深信科创公司的创始人杨教授通过园区的支持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展示了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对企业成长的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智慧未来园区则围绕智慧养老、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等实际场景,开展多模态协同的人工智能技术场景应用。该研究所通过多个团队协同工作,构建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践。未来,通过小场景深耕细作,形成可复制的示范性应用,能够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沙龙,参会专家一致认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建立更为紧密的产学研结合,共同探索更多应用场景。中安创谷正在探索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提升合作效能,计划与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建设专业孵化器,集中推进AI+技术在生物医药、智慧校园等领域的应用。
在“创响中国”大赛中,人工智能研究院的许多项目获奖并纳入支持库,为了进一步提高合作效益,中安创谷也表示,未来将加强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合作,帮助连结更多资源,推动科技成果更高效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通过政策支持、资源链接及市场推广,双方正在积极拓展合作领域,以实现更为广泛的技术应用与市场需求对接,从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与产业化。
本次第二期人工智能创新沙龙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行业专家提供了交流的,也为合肥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实际应用。随着更多的合作与创新思路的涌现,合肥将在未来的人工智能领域继续引领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