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省财政厅正式发布了《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这一政策旨在通过财政资金的支持,促进广东省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健康发展。《实施细则》将为各类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帮助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推动整个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
支持重点
《实施细则》明确了资金的使用方向,重点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优质企业培育、工业智能化应用的示范项目以及开源生态的发展。资金将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确保政策的实施能够落到实处。
所有申请奖补的对象必须在广东省内注册,具备独立的民事责任能力,并依法纳税、诚信经营。通过设定近三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安全环保事故的条件,广东省希望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保证新增的企业和项目具备良好的信用基础。
奖补对象与资金支持
为了鼓励核心技术的突破,广东省具体提出,对在2025-2027年期间成功组建并实际运行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资金奖励。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将采取事后补助的方式,补助资金不高于项目新购置研发仪器设备(含配套软件,不含税)总额的40%,单个项目最高补助可达1000万元。而国家级创新中心则将结合国家政策提供更高的资金支持,补助金额不高于设备总额的40%,单个项目可获得最高5000万元的补助。
为激励企业的创新活力,广东省对在2024、2025和2026年度首次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可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产品首次获认定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提供一次性奖补。具体而言,珠三角地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每户最高可获得100万元的补助,而粤东、粤西及粤北地区每户则可多获20万元补助。同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补助额度也有所不同,珠三角地区每家最高可获120万元的支持,而其他地区的企业则可获得150万元。
深化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实施细则》还特别提到,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实体经济,广东省将向专注于人工智能应用新型工业化的相关企业或科研机构提供支持。这一政策旨在鼓励更多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研发设计、生产运营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将根据投入费用(不含税)的比例给予不超过30%的支持,单个项目的补助资金原则上设定在300万元至800万元之间,确保企业能够承担与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密切相关的各类费用。
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
广东省还十分重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开源生态的建设。支持的对象包括企业、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和其他组织,只要这些组织能建设出具备高影响力和活跃用户数超过百万的开源,就可以申请相关的奖补措施。对于申请的项目,将按不超过上一年度审定的运营费用30%的比例进行补助,最高资金可达800万元。这种支持力度不仅鼓励企业加大对开源生态的投入,还将有力推动行业技术的共享与协作,增加行业内的创新活力。
广东省的这一系列政策展示了该省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方面的决心与前瞻性。通过综合性的财政支持,广东省期望能够形成良好的产业链生态,带动更多的企业积极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中去。随着这些措施的全面实施,广东省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