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至17日,由贵州大学与IEEE联合主办的第八届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PRAI 2025)成功召开。本次会议在贵州大学举行,旨在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会议得到了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贵州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多家单位的支持,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共聚一堂。
开幕式盛况:共话人工智能未来
会议的开幕式由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系主任张利教授主持。出席开幕式的嘉宾包括贵州大学副校长王旭教授、南京大学黄永锋教授以及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各位领导和教授。王旭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产业的变革与社会的发展。他强调,PRAI 2025作为全球学术与产业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将为创新思想的碰撞和科研成果的分享提供良好的契机,为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张羽岚副书记在开幕致辞中分享了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果,并表明了学校将借此机会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落地应用,助力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
主旨报告:锚定学术前沿
大会设置了主旨报告环节,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进行分享。南京大学的黄永锋教授主持了这一环节,来自清华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沙特阿拉伯苏丹王子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的多位教授先后登台,分享他们在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如清华大学李菂教授团队的报告《The Commensal Radio Astronomy FAST Survey (CRAFTS) and high-throughput data analysis》,和福建农林大学的陈日清教授团队的《Research on Auxiliary Diagnostic Approaches for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Utilizing Spatiotemporal Data Modeling》,都引发了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
多元学术交流:促进跨界合作
本次会议为期三天,除了五场主旨报告外,还包含专题报告、口头报告和学术海报展示,涵盖了智能数据分析、网络安全、数字图像分析、医学图像处理、智能检测、语音信号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前沿领域。与会专家们就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分享,并积极探讨在各自领域中的协同创新与合作机会,为跨学科的交流搭建了良好的。
实地参访:感受大数据产业发展脉动
在会议期间,组织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该中心位于贵阳高新开发区,是全球重要的大数据展示与交流。参观期间,嘉宾们详细了解了贵州在大数据战略实施、产业应用示范以及成果转化方面的探索与成就。通过这一环节,与会者不仅感受到了“贵州智慧”和“贵州方案”在国家大数据战略中的实践意义,还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了新的启示。
推动学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PRAI 2025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球学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也推动了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研究与产业趋势的探讨。会议的召开为图像处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落地应用注入了新动力,标志着学术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未来,PRAI系列会议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力争为全球科研人员和产业界搭建更加广阔的合作与创新。这种跨界协作将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最终推动社会的智能化转型。
贵州大学通过此次大会,再次展示了其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实力与行业影响力,相信在未来,贵州将继续发挥其在新兴科技产业中的引领作用,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