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以“大模型·大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大模型应用场景交流全国行天津站暨大模型数据要素建设行活动,在天津盛大开幕。这场盛会由红星传媒(成都)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联合主办,并得到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数据委员会、天津市和平区投资促进局、北京中关村智酷双创人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及天津市软件行业协会等多方协办,共同助力大模型发展。
作为本次全国行活动的首站,天津汇聚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力量,参与者包括天津大学及其他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来自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的专业人士,以及来自全国的优秀人工智能企业,共同探讨大模型的未来发展。
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大模型技术与数据的重要性愈发显著。本次交流会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大模型的相关议题,包括在“智启”环节中,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的教授熊德意对推理大模型的评测与技术趋势进行了主题演讲。他介绍了“巢燧杯”推理大模型基准评测的最新成果,进一步了大模型发展的三大技术趋势,展现了这一领域的前沿动态。
数据被认为是大模型发展的基石,在“智数”环节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部副主任李荪发表了关于大模型高质量数据现状及标准建设的主题演讲。他指出,高质量的数据集不仅是大模型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也是行业应用的核心支撑。目前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中仍存在目标定位模糊、实施路径碎片化及技术底座薄弱等三大挑战,亟待业界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在“智用”环节,多位企业代表分享了大模型在各自领域的落地实践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医疗、通信、教育等多个行业,展示了大模型在产业应用中的实际价值。东方国信通过展示其Agentic AI在通信、电力等多个行业的实践案例,强调了人工智能如何促进各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中科闻歌的“中医药大模型”则展现了传统行业如何与尖端技术相结合,推动中医药辅助治疗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应用。
宏达瑞信展示的“供热大模型”案例显示,通过AI算法的优化,供热行业可以向智能化和精细化的方向转型,预示着未来的智慧供热新路径。而元回科技的“一站式AI学习”则提供了针对个体学习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借助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产生的积极影响,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通过这些实践案例的分享,与会者能够深入理解大模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潜力,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此次活动旨在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交流,营造大模型成果的跨界共享与合作氛围,助力大模型产业的协同创新,开启区域发展新局面。
在交流会中,红星传媒人工智能工作室也正式成立,标志着红星传媒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化布局的重要一步。该工作室将成为汇聚各方智慧与资源的,专注于加速大模型技术的实际应用与创新,运用媒体的力量,提升社会公众对大模型的认知度与期待。
在未来的几个月中,这场以“全国大模型应用场景交流”为主题的活动将继续在长三角、珠三角及成渝等大模型产业集聚区举行。相信通过联合人工智能联盟、智库与行业领先企业,能够构建出“技术创新-场景验证-资源对接”三位一体的落地网络,为大模型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丰厚的土壤,推动行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2025年全国大模型应用场景交流全国行天津站的成功召开,不仅为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与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未来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