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将于2025年起实施AIGC检测以维护科研诚信

来源: 小世评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学术研究和期刊出版领域,如何有效地规范和管理这些新兴工具的使用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为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决定从2025年2月起,全面实施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GC)检测,以增强科研诚信,防范学术不端,并确保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AIGC检测的背景及意义

在学术出版的过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为作者在论文写作和数据处理方面提供了便利。这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可能的抄袭、虚假数据生成以及不准确的信息推导等。因此,如何在使用这些工具的同时保持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学术出版中 AIGC 使用边界指南》和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的相关建议,《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明确了AIGC的使用界限,旨在保持期刊内容的学术质量和正当性。

AIGC检测的具体要求

在新的规定中,《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确立了一系列针对AIGC使用的具体要求,以期提高作者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的透明度和负责意识:

1. 作者披露:在提交论文时,作者需明确声明是否在撰写过程中使用了AIGC技术。如果是,必须在投稿函中陈述使用的具体技术及目的,并在稿件的相应部分详细描述其使用方式。若AIGC用于等写作辅助,需在致谢部分注明。

2. 数据处理与分析:使用AIGC进行数据收集或分析的作者,应在方法部分详尽描述其使用情况,包括所用工具、版本及提示词,以确保他人能够重复研究。

3. 引用责任:所有引用的AIGC生成的材料必须有恰当的出处和完整的引文,作者需承担对引用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责任。

AIGC的限制与禁止行为

为了确保学术研究的原创性与科学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特别明确了一些禁止行为:

1. 作者身份限制:AIGC不能被列为文稿的作者,因为其无法对作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所有使用AIGC的结果需由人类作者审查和编辑,以避免因技术输出的潜在偏差而影响成果。

2. 核心内容生成:禁止使用AIGC直接生成研究假设、撰写主要研究内容(方法、结果、讨论等),这类核心内容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3. 数据造假与不当引用:严禁使用AIGC生成虚假的实验数据或图片。引用任何AIGC提供的信息前,必须进行严格验证,确保其真实性。

4. 审稿过程中禁止使用AIGC:审稿人不得将稿件上传至无法保密的,不得在未获期刊允许的情况下使用AIGC技术进行审稿。同时,审稿人在回复意见时需披露是否使用了AI技术。

违规处理机制

为了维护学术道德,期刊将对违反AIGC使用规定的行为采取严厉措施:

1. 抄袭与剽窃:若作者从AIGC提取文本却未披露,视同抄袭,将导致稿件被退回或撤稿;情节严重者,禁向期刊投稿两年,并列入学术失信名单。

2. 数据造假:使用AIGC生成虚假数据的行为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撤销已发表论文并通报作者所在单位。

3. 不当引用与虚假陈述:如引用AIGC资料未经过验证,造成信息不实,将要求作者进行修正,并视情况给予警告等处分。

期刊的期待与展望

本规定的实施旨在引导科研人员合理合规地使用AIGC技术,重申了对科研诚信的重视与期望,希望广大作者能共同遵守这些规定,以推动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在AIGC的使用方面采取的措施,将有效维护学术诚信,确保科研成果的可靠性。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规范的不断完善,期刊期待与广大研究者携手共进,共同促进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