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人们对人工智能(AI)的认知与依赖愈发加深。“当AI从工具到与人类处于平等地位,进而可能超越人类时,我们该如何存在?”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虔在一次关于科学家精神的宣讲中提出的引人深思的问题。此次活动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人民礼堂举行,现场聚集近百名公务员,共同探讨AI技术与人类的未来关系。
陈虔教授回顾了AI发展的历程,提到已近80年前的图灵测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话判断机器是否具备智能。最初,人们对AI的理解仅停留在“人造智能”的层面,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AI的能力逐渐展示出推理、分析与动态响应等特征,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在谈及AI技术的重要里程碑时,教授特别提到IBM的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大师,以及Google的Alpha Go Zero在短短三天内自学围棋规则的能力。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AI在特定领域的超越能力,更代表了科技从小规模模型到大模型质变的飞跃。他指出,AI在语言交互中的表现能够迅速实现不同语言的即时翻译,正是因为它掌握了人类认知逻辑的共性,这种技术的成熟为未来AI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AI技术的普及,陈虔教授描绘了一幅关于人工智能渗透各行各业的美好蓝图。他指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必有人工智能的身影。”在医疗领域,AI诊断系统的效率显著提升,传统的疾病诊断被快速、准确的AI系统所取代;在生物学领域,AI成功将蛋白质结构的解析时间缩短到了几个月,这一迅速提升震撼了科学界。而在航天领域,AI的作用尤为突出,通过全生命周期监测设备状态,AI能够替代人类在更为遥远的太空深处进行探索。
面向未来,陈虔教授强调,科技的快速发展将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引用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观点,指出必须把“保护人类整体利益”的原则融入AI的底层逻辑,这不仅是技术发展的一条红线,更是科学家们肩负的重要责任。他警示道,“四十年前,我们的计算机算力不及一部智能手机,而未来四十年,量子计算或将超越当前全球算力的总和。”
在如何应对AI技术普及带来的挑战方面,陈虔教授呼吁公众主动学习与掌握AI的基础知识,勇敢拥抱这一技术变革时代。“不要做技术变革的旁观者,亦不要成为AI时代的‘盲人’,而应当成为能够合理运用AI技术的实践者。”他提出,AI未来的发展将逐步从增强学习逐步走向自主学习与人机结合。例如,仿生机器人能够通过环境感知自主进化,AI将从过去的简单执行指令转向更深入地理解与学习这个世界。
“探索未知是人类永不停息的步伐,这也是人工智能发展所要追寻的方向。”在讲座的尾声,陈虔教授再次强调,面对AI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应持有科学的态度,及时适应新变化,不应因害怕未知而阻碍技术进步,反而应积极参与其中,让AI为人类的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活动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与北京市大兴区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得到了西红门镇人民的强力支持,旨在弘扬科学家精神,帮助基层工作者更好地理解AI的本质与应用,将所学应用于社会建设中,以科学的态度推动AI在服务、社区管理领域的合规创新,使技术变革真正服务于人民,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杨利
此活动不仅拓宽了人们对AI的认知视野,也为未来人与AI的关系探讨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科学的武装,人类将在新技术的浪潮中占据主动,推动科技与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