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职场使用AI工具或引发负面社交评价

来源: 小世评选

近日,美国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引发了对职场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的深思。这项研究指出,尽管AI工具如ChatGPT、Claude和Gemini等可以在许多方面显著提升工作效率,但其在使用过程中所引发的负面社交评价却令不少员工感到困扰。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针对超过4400名参与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AI工具在职场中的潜在社交效应。

研究表明,使用AI工具的员工往往会被认为能力不足,甚至被贴上懒惰和缺乏努力的标签。例如,在一项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想象自己是在使用AI工具还是传统的工作方式来完成任务。调查结果显示,选择AI工具的员工对自己的期望是,他们会遭受负面评价,并被认为更容易被替代。这一发现突出了对于新技术的适应过程中,员工心理预期与实际评价之间的微妙关系。

更令人关注的是,参与者在心理上显得不太愿意向同事和管理层承认使用AI工具。这一避讳行为在后续的研究中得到了验证,使用AI工具的员工在能力评分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使用传统工具的员工。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个人的职业形象,也潜在地削弱了团队的合作氛围。

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第二个实验中得到了体现。在对员工表现的评估中,使用AI工具的员工常常被视为懒惰、能力不足、不够自主且缺乏自信。这一发现显示,职场中对AI工具使用者的偏见已然形成,并且呈现出一种普遍性。这引发了人们对AI工具在职场应用中社会接受度的思考,即便是那些能够有效提高工作质量的工具,其使用也可能被误解为依赖和懒惰的表现。

为了探讨AI工具在职场应用的普及程度对负面评价的影响,研究团队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关联结果表明,即使AI的使用在整个职场中逐渐变得常见,负面评价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依然显著——普遍性的使用并未改变员工对于使用AI工具者的主观偏见。这一现象表明,职场文化和价值观对技术接受度的影响,比单纯的技术普及要复杂得多。

这项研究的发现也在实际的商业决策中得到了反映。在一次招聘模拟中,那些不常使用AI工具的经理对于频繁使用该工具的候选人持谨慎态度,倾向于拒绝此类候选人。而反之,常常使用AI的经理则更乐于接纳相似使用背景的应聘者。这种现象揭示了职场文化在塑造技术使用态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醒我们要警惕技术使用与能力评估之间的关联误解。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深入分析,发现感知的懒惰是引发负面评价的主要原因。在某些特定任务中,若AI工具的使用被证明是有效和合适的,员工的负面评价可能会显著减轻。例如,在某些高强度的手工劳动中,AI工具的使用或能被视为人类无法高效完成的任务的补充,在这些情况下,AI的应用反而会被视为提高工作适配性的正向因素,从而帮助员工对其懒惰的负面形象进行辩护。

结合研究提示,企业在引入AI工具的同时,应加强对员工使用这些工具的支持与引导。通过建立一个鼓励创新与尝试的职场文化,并提供必要的与沟通,可以减少对AI工具使用者的负面偏见。在此过程中,强调AI工具如何在特定任务中增强工作效率与成果的重要性,有助于改变这一不平等的社会评价体系。

职场中AI工具的使用带来了诸多效益,但同样也伴随着人们在社交评价上的固有偏见。如何合理利用AI技术,既要考虑效率上的提升,更需要关注社交认同和心理建设,构建一个包容与支持的职场环境,将是未来职场文化转型的必然方向。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