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正式启动2025年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的“百城千园行”活动,旨在加快园区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活动不仅是一次产业政策的宣贯,更是在新技术时代的背景下,为各类园区提供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新手段的重要举措。
活动的多维度推动
“百城千园行”活动以“政策、设施、技术、标准、应用、企业和服务”七个方面为核心内容,将努力实现各级园区的数字化转型。参与的对象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等,涵盖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各地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将组织相关产业协会、研究机构以及行业专家,深入宣讲国家和地方的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确保园区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并有效利用各项政策支持。
促进企业融合与创新
当前,园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日益突出,通过本次活动的推动,工业互联网将与5G、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及其他新型网络技术实现深度融合。活动将鼓励企业进行网络优化升级,引导企业接入标识解析体系,以此挖掘数据的深层价值。这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协同效应,也为促进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同时,鼓励园区企业积极上云、上,提升业务系统的集成效率。
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结合
活动特别强调了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的双向赋能,鼓励企业在工业智能芯片开发、行业模型创新等领域加强合作。这种结合旨在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加速技术的研发与实际应用,使得园区内企业能够借助人工智能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开展工业互联网相关标准体系的宣贯,引导园区企业实施适合的标准,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园区的整体发展水平,促进数据的互通共享。
金融与人才支持的全方位布局
为了更好地支持园区企业的转型升级,活动还将搭建金融资源,组织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深入园区,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如专项贷款、融资租赁等。鼓励地方出台相关政策,对园区开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给予资金补贴或奖励,以此降低企业转型的资金压力。
人才问题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动高校、事业单位与行业协会联合建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开展多层次的与教育,形成园区内需人才供给的良性循环。通过这些措施,园区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浪潮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宣贯与效果评估的持续推进
从2023年10月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园区评价与发展成效评估工作,推广一批效果显著的地区和典型园区案例。在这一过程中,将以重点行业活动为依托,积极宣传一些成效突出的地区和园区经验,进一步引导各地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整体竞争力。
“百城千园行”活动将成为推动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的重要契机。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与实施,园区数字化转型将迎来新的机遇,形成更加开放、协同和创新的产业发展生态。本次活动所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思想观念的革新,预示着中国工业园区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将持续巩固其领先地位,开创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