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产业收入增长8.2%,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助力转型

来源: 小世评选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据数据,2023年初的前两个月,中国数字产业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8.2%。这得益于以5G、人工智能和大模型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更加成熟的产业结构。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指出,我国已构建了一个包括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和应用层的完整数字产业体系。

在中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质量行业数据集相继被建立,如钢铁和煤炭等领域的行业数据集,形成了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伴随大规模模型的逐步完善和应用,国产大模型在全球主流开源社区中连续取得下载量的领先地位,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资源。谢少锋表示,数据已经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使得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得到了有效支撑。今年的《工作报告》特别强调了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支持大模型的广泛应用。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对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求愈加明显。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显示,数据流动对各行业利润增长的促进率平均可达10%,而在数字和金融等行业,甚至可达到32%。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指出,企业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应积极挖掘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源,以推动各自的业务创新和发展。

以中国电信为例,该公司通过加强内部企业数据与外部资源的数据整合,形成了丰富的多源数据优势,并在企业智能化转换方面实现了显著成效。在用户服务领域,它利用网络资源数据和历史投诉数据,主动修复用户体验。在反诈识别工作中,通过分析话务、漫游行为和终端数据,建立反诈模型,实时监测和识别潜在的诈骗电话,提高了用户的安全感。在民生服务方面,通过运营商的位置数据与政务公共数据的结合,构建了应急通知、民生关怀等多项服务能力,为和企业用户提供了有效的大数据支持。

中国电信副总经理黄智勇表示,将数据元素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是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从而使得基于50万小时脱敏音频数据集的语音大模型应运而生,能够支持多种方言的自由识别。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也扩大了在教育、交通等多个行业的应用范围。通过建立行业数据集,推出了50余款面向市场的行业大模型,例如星辰政务热线大模型就在特定场景中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科大讯飞在政务领域的表现也是不容小觑,近期其星火X1大模型升级后,通过引入更为复杂的场景数据,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使其在教育、医疗、司法等行业的应用得到了拓展。尤其是在司法领域,应用该模型可以快速定位案件的关键信息,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的智能支持。

不仅在政务领域,大模型在电子、原材料和消费品等多个行业也开始加速落地,各个环节的应用均显现出强大的数字化转型能力。以一家北京的平板显示企业为例,借助大模型技术,该企业实现了一键生成排产计划,产线排产的时间大幅缩短了75%,极大优化了生产流程。

为进一步推广数字产业的发展,工信部将持续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研究与布局,加快建设适应工业领域需要的高质量数据集。这一系列措施将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而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模型的不断发展,中国数字产业已全面进入快速成长阶段。这不仅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支持。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