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中关村举办国际人工智能大会 赋能东盟合作新未来

来源: 小世评选

2025年4月20日,南宁·中关村以“智能驱动 东盟共赢”为主题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人工智能+国际创新生态大会。此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及官员,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东盟区域合作中的应用与前景。在大会上,一位来自北京中关村的人形机器人“夸父”以其流畅的语音、精准的动作和智能的交互能力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成为大会的一大亮点。“夸父”不仅展示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同时也发布了《南宁中关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报告》,进一步揭示了南宁·中关村在推动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本次大会不仅是广西首场人形机器人发布会,更是展示了人工智能与东盟国家交汇的历史时刻。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人工智能被认为是新一轮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的东盟国家访问中强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能够为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注入新的活力。东盟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发展的前沿阵地,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在2025年广西“新春第一会”中明确提出要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广西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建设,不断拓宽“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财政科技支出增长22%,其中35%定向投入人工智能领域,显示出各级对新技术的重视和支持。

在大会上,南宁·中关村还发布了关于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即聚集1000家以上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力争实现产业营收规模超千亿的愿景。这一目标不仅展现了南宁·中关村在人工智能产业中的雄心壮志,也为东盟国家参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

南宁·中关村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载体面积从8万平方米增加至66.96万平方米,聚集了1334家创新主体。南宁高新区以此为核心获批成为广西首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并入选国务院督查激励名单,更是京桂协同创新的重要示范标杆。在各类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方面,南宁·中关村已经形成了从数据标注到算法研发再到实际场景落地的完整产业链条。

随着众多人工智能企业的落地,南宁·中关村在大模型、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多个领域聚集了东软、滴滴出行、润建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在技术研发上取得了亮眼成绩,更在实际应用领域展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比如,润建的“曲尺人工智能开放”已与东盟112个智慧政务系统对接,日均处理跨境文件超5万份,极大地提高了政务办理的效率。

在大会的签约环节,南宁·中关村与多家企业和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其中包括与越南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的签约,以推动中越两国在人工智能及物流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柬埔寨中关村的企业家产教融合园区的合作,将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进一步促进区域内的科技合作。

南宁·中关村在人工智能的应用示范上不断创新,推动产教融合的建设,借助当地高校的优势,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人才资源,为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此次大会的成功举行标志着南宁·中关村将在国际技术合作、市场拓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推动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前行并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与共赢。

南宁·中关村正在以更积极的姿态应对人工智能的时代浪潮,展望未来,将引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数字经济与智能产业的协同发展。通过科技创新与区域合作,南宁·中关村正逐步成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书写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此次大会不仅展示了南宁·中关村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努力与成就,更为未来的东盟合作奠定了基础。各方将携手共进,共同开创人工智能赋能的崭新未来。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