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杭州市积极响应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于2023年4月15日,由市发改委公开征求《杭州市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实施方案(2025年版)》(以下简称《方案》)的意见与建议。该《方案》旨在通过系统规划与多项政策措施,推动杭州成为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2025年目标瞄准全球一流
《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杭州市将培育形成至少2个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大模型,25个以上具有显著行业影响力的行业应用大模型。将建立3家人工智能概念验证中心,并支持培育50家以上的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人工智能技术将深入到制造、金融、教育、消费者服务、文化创意、科学研究及城市治理等多个领域,旨在提升这些领域中的技术应用与服务效果。
杭州的目标是构建一个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高价值示范场景集群,形成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人工智能+”应用实例,激活市内外企业的创新活力,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到智能产业的发展浪潮中来。
各项重点任务全面铺开
在《方案》中,杭州市提出了16项重点任务以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是加速“杭州 AI+”场景开放示范工程的落实。这一工程面向健康、科学研究等领域,将常态化开展“人工智能+”场景的挖掘、策划与落地工作。杭州市计划向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重点场景和能力的“机会清单”,以促进更多创新产品的落地与推广。
特别是在数字健康领域,杭州将努力争取建立国家级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专注于智能医疗服务的创新与应用。围绕数字健康,杭州市希望通过打造智能体来提升病历生成、药品管理等环节的效率与精确性,同时在卫生健康数字智能创新实验室内开展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验证,推动医疗人工智能的整体进步。
创新支持政策全方位铺开
杭州市的《方案》围绕分担创新成本、培育应用生态、支持企业成长与激活创新要素等四大领域,设定了18条具体的支持措施。其中包括实施算力券与智能券政策、支持核心技术攻关等,设定针对相关企业的补助与奖励政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实施“AI+民生”普惠工程的构想,该工程将结合公共服务政策,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在健康管理、助老助残等领域的应用,推广AI辅助诊断、智能健康管理设备等技术在各类服务机构中的使用。
聚焦未来产业与智能终端
《方案》还关注智能终端的新兴市场,包括智能眼镜、无人机、自动驾驶及智能家居等,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促进智能终端的市场化进程。杭州市希望到2025年,新增20项智能终端类产品的首台(套)装备。
同时,《方案》致力于实现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如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的深度融合,通过搭建开放的创新合作网络,加速未来产业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商业化,为杭州未来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促进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通过实施这些具体措施与政策,杭州市不仅期待着能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上取得突破,更希望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通过引导和激励企业创新、研发,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资源汇聚杭州,最终实现市内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提升与国际化发展。
杭州市《方案》的发布标志着其在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方面的重要一步,预计将对未来的产业生态及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政策的落实和创新的逐步实现,杭州市将朝着建设国际一流AI高地的愿景迈出坚实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