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IT之家网友Snailwang的线索提供!根据IT之家最新消息,知名维修公司iFixit对苹果最新发布的iPhone Air进行了深入的拆解,揭示了苹果为了实现超薄机身所做的设计改进以及相关的维修便捷性。
在拆解之前,Lumafield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初步确认了iPhone Air的一项重要设计变动:苹果将关键组件集中整合到了新的摄像头模组区域,命名为“”(plateau),使得逻辑主板和其他核心部件能够更有效地安装在该区域。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内部空间利用率,还为电池和显示屏提供了更多可用空间,整体结构更为紧凑。iFixit评价这一设计确实独具匠心,因为即便iPhone Air在口袋中遭受挤压,这种结构也能为设备提供良好的抗压保护。
电池:拆卸更加便捷,兼容性提升
在拆解过程中,iFixit团队处理了USB-C接口旁边的几颗五角螺丝,随后轻松取下后盖玻璃,整个过程并没有复杂的操作。电池的设计采用金属外壳,使其在更换时显得更为稳定。虽然闪光灯和麦克风组件的柔性排线可能会阻碍后盖的完全拆卸,移除支架后即可顺利取下电池的连接器保护罩。这种设计在使用过程中极为便利,尤其是针对仅需更换电池的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采用了两根胶条的方式来增加电池的固定性,而其电池容量达到了12.26瓦时(Wh),这与iPhone Air的MagSafe电池配件所采用的完全一致,因此二者可以无障碍互换使用,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USB-C接口:模块化设计延续,难度略增
紧维修团队对USB-C接口进行了深度分析。尽管该接口仍保持模块化设计,但由于机身内部空间的紧凑布局,更换难度有所上升。USB-C接口的左侧设有线性马达(Taptic Engine)的固定支架,其需用几颗螺丝固定。要完全取下USB-C接口,需处理特定位置的十字螺丝,并在接口被完全取下之前清除部分粘胶。虽然苹果通过3D打印技术缩小了内部元件尺寸,但USB-C接口依然通过标准化的连接方式来实现。
上部组件:精心设计的核心元件布局
iPhone Air的核心元件主要集中在机身的上部,这种设计充分利用了加宽摄像头模组所带来的空间。在维修过程中,团队需先卸下几颗螺丝并断开一根柔性排线,但前置摄像头模组的按压式连接器将主摄像头固定得相当牢靠,因此要先挪动逻辑主板才能顺利卸下。这一系列操作显示了该机型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设计巧妙性。
逻辑主板覆盖有层层屏蔽层,采用双层设计以容纳各类芯片。在拆解后,我们看到了全新的C1X调制解调器和N1芯片,A19 Pro芯片则延展至“”区域。这一创新布局进一步突显了苹果在硬件集成与设计美学方面的极高水平。维修团队在小心拆除屏幕时,即使屏幕没有受损,钛金属边框却出现了轻微的划痕,这提示我们在维修时依然需要特别小心对待。
弯曲测试:天线设计影响机身韧性
在之前的测试中,有博主发现iPhone Air显示出较强的弯曲抵抗能力,但在拆解过程中,iFixit的弯曲测试却显示出失败。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并非钛金属框架本身的缺陷,而是由于天线贯穿件的设计。该部件在机身框架的顶部和底部引入了塑料元件,直接影响了机身的整体韧性。尽管在完成组装后,这种设计让机身更能抵御压力,但一旦拆解,机身强度便显著下滑。
维修友好性评价:较高分数与行业标准持平
根据iFixit的评估,iPhone Air的维修友好性评分为7分(满分10分),这一成绩与新款iPhone 16相当。尽管电池容量与前几代产品相比有所下降,但苹果通过软硬件的优化,使得新机型的续航表现却优于iPhone 16。iFixit指出,苹果此番在“电池重量、钛金属机身和玻璃后盖”三者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电池的重量占到了设备总重量的28%。不过,电池容量的减少可能导致使用过程中的充电频率提高,从而加速电池的损耗。
在维修便捷性方面,苹果所引入的双向拆卸系统有效降低了维修的操作难度,尽管零部件的配对问题依旧是维修过程中的主要顾虑。iFixit对此次拆解结果感到满意,表示iPhone Air在超薄设计与维修友好性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
通过iFixit的拆解分析,iPhone Air展现了苹果在设计与工程方面的创新思维,尽管其超薄机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元件的更换便捷性,但整体设计依然考虑到了维修的友好性。这一平衡不仅为用户提供了美观的产品形态,也为后续的维修保养提供了便利,使得iPhone Air成为了市场上备受期待的一款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