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民政部推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项目,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来源: 小世评选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需求不断上升,亟需创新与科技手段来缓解这一挑战。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民政部联合发布了一项关于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这一举措旨在通过智能科技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压力。

一、背景与必要性

根据我国最新人口普查数据,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2亿,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亿。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同时,许多家庭由于工作压力、时间不足等原因,无法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关爱和照顾。因此,推广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家庭照护、情感陪伴、日常生活辅助等问题,成为实现高质量养老服务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项目目标与重点

此次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项目,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产品标准化与解决方案研制:通过结对攻关的方式,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根据用户在实际场景中的痛点,逐步优化现有机器人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易用性。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同时确保产品能适应不同的养老场景需求。

2. 开展广泛的场景应用验证:试点将在居家、社区和养老机构等多种环境中进行,持续时间不少于6个月。目标是确保通过在较大范围内的应用验证,获得反馈并及时进行产品迭代。例如,居家养老服务机器人需在至少200个家庭中应用,而社区与机构类机器人则应在20个社区或机构中进行验证。

3. 建立标准及评价体系:鼓励项目申报单位联合开展与老年人相关的产品与服务标准研究,聚焦安全、经济性等关键指标,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效果。同时,通过评估标准的完善,提高行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申报条件与组织落实

对于参与项目的单位,其应符合以下条件:

1. 法人资格和信誉要求:申报单位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且在过去3年内无不良信用记录,以保证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可靠性。

2. 技术和市场推广能力:单位需具备相应产品或解决方案,能够面对养老服务领域的普遍难点,并具备批量生产与市场推广的能力。

3. 综合风险防控能力: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单位需确保产品设计全面考虑潜在的风险因素,如功能失效与数据隐私等问题,在应用过程中保持安全监测与应急预案的及时落实。

四、项目实施的步骤

实施过程中,将按照以下步骤开展:

1. 项目申报:各参入单位需按照规定方式提交申报材料,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组织推荐与评估:各地方省市的推荐单位将对申报项目进行初步审查与推荐,并在2025年之前确定入围名单。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民政部将对入围单位的项目进行综合评估,确保选出的项目能够解决实际需求。

3. 实施与成果推广:一旦确定的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将进行定期评估与监督,确保项目按照预定目标推进。同时,研究部门将在多个上推广试点项目的成果,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智能养老服务的建设中来。

五、前景展望

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的推广,不仅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工具,也是推动银发经济与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产品将进一步智能化,并融入更多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全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这也为机器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工信部与民政部的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在智慧养老领域的重要进展。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期待能有更多优质的智能养老产品涌现,为逐渐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提供更为优质、多样化的服务,助力实现健康老龄化、快乐老年生活的美好愿景。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