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响应工信部新规

来源: 小世评选

自从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迅速崛起以来,各大车企对智能驾驶技术的宣传热情高涨。随着工信部对于智能驾驶相关术语的监管加强,很多车企开始对现有的市场宣传策略进行调整。近期,小米公司便对此做出了积极反应,他们将旗下新能源汽车的“智驾”功能更名为“辅助驾驶”,以便遵循新的法规要求。

根据IT之家5月5日的报道,小米在其新车定购页面上悄然调整了相关措辞。小米 SU7的标准版中,原先称为“小米智驾 Pro”的Xiaomi Pilot Pro现已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 Pro”;而小米 SU7 Pro和小米 SU7 Max车型中,搭载的Xiaomi HAD系统同样从“小米智驾 Max”更改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这一系列的改动,标志着小米在车型宣传中全力配合行业新规的努力。

随着行业对智能驾驶的认识深化,以前被视作主要卖点的“智能驾驶”开始受到限制。另一家媒体《科创板日报》报道了许多新能源品牌在店面宣传用词的显著变化,尤其是在过去的五一假期期间,理想、小米、蔚来、阿维塔、小鹏等品牌的销售人员都普遍避免使用“智能驾驶”这一术语,转而进行更加谨慎的表述。

据其调查显示,销售人员对消费者提出的“功能是否已开放”、“是否可以脱手”以及“是否需要额外订阅”等问题时,通常以“当前政策无法宣传为 L3”、“属于 L2 级辅助驾驶”等内容回应。这一变化不仅显露出车辆功能仍需明确的边界,同时也强化了驾驶员在使用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3年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便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的公告。公告中明确指出,汽车生产企业必须严格履行告知义务,清晰阐明各系统的功能边界与安全响应措施,避免任何夸大或虚假宣传,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特别是工信部对此次新规中,特意强调禁止车企在宣传中使用“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智能驾驶”、“高阶智驾”等术语。取而代之的,企业需采用“智驾等级 + 辅助驾驶”的说法,如“L2级辅助驾驶”。同样,以“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术语的使用也被明令禁止,要求驾驶员在整个驾驶过程中必须全程参与。

小米的这一名称调整,既能帮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积极形象,也反映了整个汽车行业对合规的尊重与遵循。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车市场中,不同品牌在如何正确传达其技术能力、确保消费者知情权和安全感的同时,也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功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行业必须认识到,智能驾驶和实际驾驶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这方面,工信部的主张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规范框架。未来,车企在向消费者展示其技术的时候,需在保持创新与技术前沿的同时,更加关注合规的重要性。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小米的应对措施不仅是对自身品牌形象的维护,更是对整个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贡献。人们期待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相应法规的逐步完善,汽车的智能化将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和更高的安全保障。

小米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的行为是对工信部新规的积极响应,标志着企业在对此类技术进行宣传时需要更加谨慎与负责任。随着政策监管的持续加强,车企在未来竞争中的策略也需要根源于合规基础上,而消费者的安全与权益也将更有保障。

相关阅读
精品推荐